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二 涟漪(第3 / 4页)
皇帝脸上阴晴不定地想了片刻,最后却也只是悠悠一叹:“那因势利导呢?”,光绪追问。
“回皇上”,翁同突然觉得心中一阵忐忑。却还是鼓足胆气将在心中盘桓了许久的话说了出来,“不知皇上是否还记得老臣当年在毓庆宫给皇帝讲《史记》时地旧事?”
“嗯?”,光绪一怔,“朕自然记得,可这与今日之事有何关联?”
“那,其中的《平津候主父列传》,老臣不知皇上近来可曾有所研读?”,翁同没直接回答光绪。而是目光幽幽的另作了个解答。
“《平津候主父列传》?”,光绪微微蹙眉,面上满是大惑不解之色,“老师……你……那个奴才,你在那里鬼鬼祟祟地作什么?”,他突然将目光转向了东暖阁的门口,张口怒喝道。
“翁师傅……”,听着翁同的话光绪清秀地脸上现出明显的感动神色,他想了想,便开口追问道:“那老师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呢?”
“这……”,翁同欲言又止,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下周遭那些仍跪在地上的宫女太监们。
而光绪则顺着翁同的目光往左右看了看,便开口道:“来,师傅,随朕去东暖阁说话。”,话音方落,他已带头向养心殿东暖阁行去。
“翁师傅,这里现在只有朕和你师徒二人了,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将原本在东暖阁中侍候的几个宫女太监都寻了个由头打发出去后,光绪这才重新开口。
“是,皇上。”,翁同低头想了片刻,便神情凝重的抬头道:“老臣其实也没什么高明的法子,唯有八字以献皇上---因势利导,以静制动……”
光绪的声音极大,把他面前的翁同都吓得浑身一个激灵。他还来不及回头去看门口发生了何事,就只听得咕咚一声。似乎有个人在门口处跪了下来,随即便想起了一连串的叩头声,中间还夹杂着一个凄惶的公鸭嗓音:“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只是李公公刚过来了,正在养心殿外候见……”
李莲英来了?
光绪立刻转过头来与翁同对视了一眼,不意外的从彼此的眼中读出了浓浓地迷惑和忧
埃及,塞得港
“因势利导,以静制动?”,光绪先是低下头重复了两遍翁同地话,随即便满面不解的抬起了头,“翁师傅能否说地更明白些?”
“回皇上……”,翁同庄重的答道,“所谓以静制动,便是因为文廷式遇害一事,朝廷还查无实据,且任某人身在海外,怕是早已把一干证据消弭的干干净净……就算是朝廷想要穷追到底,怕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所以,老臣以为,此事,皇上还是不宜深究……”
光绪脸上的表情立时一僵,随即又浮上了怒色:“他连这等无法无天的事都做出来了,朕还不能深究么?”
“老臣斗胆!”,翁同起身向光绪施了一礼。随即却问了个看似与两人正在谈的话题风貌牛不相及的问题:“敢问皇上,这养心殿的养心二字从何而来?”
“乃是出自孟子的……”,光绪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到,却猛然收住了口----养心殿地名字乃是出自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意思就是涵养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