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白日点灯(第2 / 3页)
小妖掏出随身携带的点心,只吃了一块。店小二便明白了,因为店小二瞧见了小妖吃的点心。这种点心怕是整个苏州城都没有人能做的出来。岂止是精致。
张君宝买了一摞胡饼,还有一包糖炒栗子。
胡饼卷着糖炒栗子也是美味。
被称作“鬼祟台”的姑苏台。
山上的树木掩映着楼阁。
“你们不如去西南边的‘鬼祟台’去瞧瞧,或还能瞧见门匾。”老掌柜使劲地睁圆了一双空洞的眼睛,像是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要记住这对去“鬼祟台”的男女。
可是他越是睁圆了眼睛,也越是瞧觑不清楚。他不清楚的是:为什么还有人要去送死。他听得出来张君宝和小妖是外地口音,也瞧得出这对男女风尘仆仆,也看见了这对男女干瘪的嘴唇。就算不来一壶“半月泉”,也总要叫上一份“响油鳝糊”的。
若是来到苏州不吃上一份“响油鳝糊”,那还能叫来过苏州么?
可惜张君宝和小妖没有叫一份“响油鳝糊”。
小妖的父亲是窝阔台的义子,府里的人都称她为郡主。郡主是瞧不上“响油鳝糊”的。少林寺里总比吃糠咽菜要好得多了,但也瞧不见“响油鳝糊”的。
日头尚高,姑苏台的阁楼里却点了一盏灯。白日点灯。
阁楼里也只不过稍暗些而已。那灯却是十五支连盏,如同一株茂盛的大树,鸟鸣枝头,群猴嬉戏,空中有夔龙,树下有孔雀。单单那只孔雀,伫立做鸿雁回首衔鱼状,冠绘红彩,身施翠绿,墨线勾勒的翎羽,栩栩如生。
这灯比太阳还要亮三分。
灯畔是一位僧人,观看一幅画。画上题着字:“秋山问道”。
一个是瞧不上,一个是瞧不见。可他们还是到了苏州。
“鬼祟台就是姑苏台。苏州西南三里地。”店小二眼睛睁得大大的,若不是老掌柜的给指的道,他一定能把这两位客人给劝下来,来上一份“响油鳝糊”,斟上一壶钱义兴的“半月泉”,乃是人间少有的享受。
若是这两位坚持要去“鬼祟台”,那就更要来一份“响油鳝糊”和一壶“半月泉”了。那“鬼祟台”乃是少有的凶险之地,怕是吃了一次,再也没有下次了。
正是饭点,店里面“响油鳝糊”的香味浓郁。
小妖抛来一块银子。店小二更加纳闷了,这块银子够买好多“响油鳝糊”的了。既然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来尝一尝“响油鳝糊”,却赶去“鬼祟台”寻死,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