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可汗 > 第三十七章 雷电

第三十七章 雷电(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他想罢便说道:“儿臣明白了,母亲且放心,我定然对程婷多加宠爱。”

总之他很迷茫,但啥也不做就在长安当贵胄的话很明显是必死无疑,太平不可能护得了他一辈子。说不定等不到太平老死就可能有一场动荡,谁算得准呢?太平公主掌握大权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

文中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十万健儿,由朝廷负担装备粮草,并分配房屋土地,组建成军之后即可调往河西陇右应付对吐蕃的战争。这支武装和以前的府兵“上蕃”大为不同,府兵打完仗能回到土地上变成耕农,健儿是长期征召,为募兵制和职业兵制打下了不可逆转的基础。职业兵在现代社会能提高军队素质,但在此时的通信、制度、经济条件下,有非常多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好控制……安史之乱后的军阀割据,不能不说和兵制的改变没有关系。

就在这时,听得太平公主说道:“你几次住在母亲这里,我都叫程婷侍寝,你为什么碰都不碰她?”

正式的五色诏书在含元殿颁布的时候,外面正下着暴雨电闪雷鸣,宦官鱼立本刚念完“制曰”便被一声响雷震得停顿下来。

薛崇训沉吟道:“这里是宫廷,儿臣不敢造次,有淫乱宫闱之嫌,有悖于礼制。”

太平公主看着阁楼栏杆外面的琼楼玉宇,良久后说道:“今上下了诏,陇右的形势总算找到了法子,我想了想,还是只能用河西节度使程千里为行军总管……”

他悄悄转头看时,只见窗外雨水如注,鳩尾宫檐犹如正要腾飞的苍鹰,尖尖的顶端却雨水横流,就像鲜血在流淌一样。

薛崇训默默地听着,他的内心冷得像铁:将来我混个节度使当当,万一母亲不在了,朝里如要清算我,老子就起兵造反。

杜甫一生都在为大唐盛世的衰落而感怀忧伤,这首诗倒是十分快意。但薛崇训想起来,还是觉得有些心酸,这里的大唐会何去何从?

他帮助张说通过“长征健儿”的提案,目的就在这里,想掌兵权。

在这样阴晴不定的天气中、喜忧参半的情绪中,张说提出的“长征健儿”方案逐渐赢得了朝中各方势力的认可,逐步得到完备。

太平笑道:“一个女人,你得不到她的身,就不可能得到她的心。程婷是程千里的同宗侄女,你现在已有正妻,可将她纳回府去。有这层关系,就能给程千里一个盼头,他可以通过战功和裙带关系入朝为相。你明白了吗?”

当外朝午间用膳许多人兴喜地感叹好一场雨的时候,却见李守一一脸忧色,人们才想起,这时正是秋收之季,太多雨水了粮食不易晒干,还容易泡发芽进而发霉变质。

薛崇训的额头上冒出几根黑线,郁闷地想:妻子李妍儿是政治物品,连妾室都要被硬塞。但母亲说的也对,程千里能看到光明的前途,他基本就不会有二心,谁愿意放弃光宗耀祖的机会去掺和一些不靠谱的事儿?

薛崇训回到长安也有一个月了,他度过了炎热的一个月,期间偶尔下雨的时候也凉快过一两天,但随着酷暑的到来气温一直在攀高。眼看到了七月间,忽然下了一场暴雨,然后接下来的几天都有雨水,天儿顿时就没那么热了,雨水下凉让人意识到初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

忽然想起了杜甫,他有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按理此时唐朝的府兵还能维持下去,但如果主战兵力还是府兵,薛崇训根本没机会抓到武力。对于府兵,折冲府有兵但无调兵权,中央和兵部只有调兵权,而且府兵打完仗就回家种地了,还经常轮换……在府兵制下,就算你是太子亲王,都没办法掌握国家兵权。禁军是听命于皇室的,想用禁军对付皇室……以薛崇训这种身份和在朝的势力水平,掌握禁军的机会微乎其微。

这份诏书会对整个帝国的前途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他明明知道后果,却没有去阻止。他现在的情绪,恐怕和开飞机向大城市投核弹的飞行员差不多,不管是对错,总之下面是千百万条人命。满朝的文武大臣,除了薛崇训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后果,大家都是凡人,谁能真正把准百十年后的命脉?

目前的府兵制还没完全败坏,朝廷议决的十万健儿不过是迫于战争的压力征召的,以后究竟会怎么发展,薛崇训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弱点就在这里,太过复杂和长远的东西无法有效预测。

“喀!”宽敞的大殿中又是骤然一亮,一向大胆的薛崇训此时浑身都是一颤,他不是被雷吓的,是被他内心的惶恐不安搅得心绪不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