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密事(第2 / 2页)
“是。”宇文孝最终没多问,他虽然在官场上混得不多,却是经历过江湖的人,知道有些事儿不该问就别问。
一个宦官很快搬来了一条腰圆凳,程千里道一声“谢陛下”,便坐下等着被问话,一面在心里琢磨皇帝召见会说些什么。
薛崇训忽然叹了一口气,仰头看着屋檐想了一会儿,又转身对弯着腰站在身后的宇文孝道:“用心将这事儿办好,等张肖过去上值了,你随时让他向我禀报进度,他是宦官可以进出蓬莱殿。”
只见薛崇训已经换了一身棉布衣服,旁边有个宫女拿着扇子正给他扇风。此情此景程千里甚至产生了错觉,好像还是在晋王府里见面,也没有宫廷里的那么多规矩。
宇文孝忙道:“臣定然尽力为之。”
宇文孝忙道:“请陛下尽管吩咐,老臣正闲得慌呢。”
薛崇训听罢脑子里浮现出程婷那个小女人的影子来,真不知这样一个女子板着脸说大道理是怎么一个模样,他的嘴角便露出一丝笑意:“她真是对你这么说的?”
宇文孝到底不是正规仕途出身的人,说点话确实没那些正儿八经的大臣得体有规矩,不过薛崇训也不计较。他想了想便说道:“仍是你管内厂的事,不能只局限于入苑坊等小地方,得扩大规模拟出建制,做到摸清各州道掌军政大权地方官的动向……包括朝中大臣。原晋王府亲王国内留守的官吏全部编入内厂,你挑选几个忠心有才能的人到紫宸殿这边的衙门来,协助你布局。我再叫蓬莱殿的宦官张肖到内厂去,有事让他直接进内宫向我密奏。”
程千里说道:“她说陛下让程家光耀门楣重振家势,已是恩隆至极,要臣以国事为重勿有私念,更不能随波逐流做于公无益之事。”
“天下十五道都要派人?这得撒多大的网,需要不少钱……”宇文姬惊讶道。
“来人,给程相公搬条凳子来。”薛崇训用很随意的口气说了一句。
薛崇训又独自踱了好一阵子将此事在脑中再理了一遍。宇文孝对江湖上那套拉帮结派的组织方式比较内行,又在官府里多少见识了正规的官吏制度,在幕僚的辅佐下应该能搞出一套体系来,是不是能严密完善不敢肯定,但薛崇训认为他至少能弄一个框架基础出来。要人有人,要钱支皇粮,这事儿也不是很困难。
程千里被召见到温室殿面圣,刚刚从那边走回政事堂的他又得走回去。像程千里这种重臣又是皇室的外戚,是享受宫中骑马的荣誉的,不过进内朝时他们都比较自觉,通常是走路。他在宦官的引领下去的地方是温室殿的一间用作批阅奏章的书房,见了皇帝依然是俯首行叩拜之礼,论辈份程千里是薛崇训小老婆的辈份,不过在朝为官君臣之礼是最大的。
现在交代宇文孝的事儿应该没别人知道,但要不了多久还是会见光的。因为这样大规模的事务参与的人数一多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风,再说他还得从内务局领钱,首先知道这件事的应该就是内侍省、进而是太平公主,南衙可能暂时无从得知。
薛崇训道:“我知道程夫人见过你,说了些什么?”
“经费你不用担心,也无需向左库(南衙国库)支度,直接从内侍省的内务局支取皇室经费,但是要管清楚账目向内侍省交代。以前亲王国管财政支度的那几个官员,你可以让他们在你手下当差。”薛崇训顿了顿又降低声音道,“你想办法弄出一套建制需要时间,先挪点人暗中监视杜暹。”
程千里欠了欠身,字正腔圆地答道:“回陛下,张相公私下里确是对臣说过举荐的事,臣此前也有过到河北为国效力、立功的想法,但昨天淑妃接见后,臣顿悟之下临时改变了主意。”
宇文孝听到杜暹的名字感到有些诧异,正想说话,不料薛崇训马上又道:“别轻举妄动,只是放几双眼睛,明白么?”
“张说今天没有表态,不过朕看得出他想举荐你到河北道主持军务。”薛崇训此时的语速偏快,同样是开门见山直接说事儿,没有多少天子的架势,却显得更干练爽快,“程相公为何要当众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