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可汗 > 第二十八章 春风

第二十八章 春风(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伏吕见他对自己伸出手,不知道想干什么,难道唐朝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礼节?伏吕从未到过长安,自然不清楚许多规矩,情急之下也伸出手来,抓住薛崇训的前臂以示友好。薛崇训笑着上下摇了摇才放开。

谈判有六人,但双方真正拍板做主的各只有一人。此时的制度理念不像后世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而是“天无二日”,从中央地方各机构,决策权集于一人避免优柔寡断,在鄯州,决断的人就是薛崇训,王昌龄宇文孝等只有建议权,听不听是长官的事。

“酉时在大堂设宴庆功,让咱们共襄盛举。”

但这时薛崇训突然用手掌轻轻一拍燕尾翘头案面,爽快地说道:“成,就这么定了。第一,驻军,我唐军要驻扎在吐谷浑王城,并有权在境内活动,有权过问一切军务;第二,攻城,你们在夏至之前必须动员人马,对石堡城发动进攻;第三,纳币,免去今年的赋税,自明年也就是昌元三年起,须得缴纳农、牧、商收成的五分之一,大唐官吏有权对吐谷浑境内的经营进行巡察估算。咱们就爽快一些,答应下午便立文为证;不答应的话我便不多奉陪了!”

伏吕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喜色,又忙说道:“最近接连两次抽丁,很是困难,如果卫国公答应免去今年纳贡,我保证能劝服各部落一举拿下石堡城。”

伏吕哈哈一笑:“卫国公是个直爽人,值得相交!不如咱们歃血为盟如何?”

薛崇训的那种畸形自尊心立刻作祟起来,立刻便当机立断道:“我慎重考虑后,可以降低纳币,今年纳币额同以后各年,纳收成的五分之一。”

薛崇训冷笑道:“我不信那玩意。立文为凭便可,如果一方撕毁条约,就是发起战争的信号。”

薛崇训沉吟不已,被人一戴高帽子,如果不同意,不是就说老子毫无仁义之心了?虽然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仁义之心,可在慕容嫣面前就算满肚子男盗女娼,也总想着满嘴仁义道德。

不料慕容嫣又说道:“卫国公以大仁之心,未免无辜百姓免遭战祸而化干戈为玉帛,请怜悯吐谷浑的农户牧民,减轻他们饥寒之苦。何况卫国公对我们越宽容,您的雄才大略便越容易成功,是么?”

这时王昌龄说道:“主公是大唐的官员,只考虑大唐百姓的饥寒,不可能为了他族的温饱而让治下百姓忍饥挨饿,此乃天职。”

但他并没有答应伏吕,现在他们就是案板上的肉,当然要利益最大化。薛崇训便摇头道:“驻军、攻城、纳币,是和谈的三个条件,我们无法再让步,否则恐怕就谈不成了。”

慕容嫣道:“吐谷浑归顺大唐,我们不也是大唐的子民们么?”

就在这时,薛崇训忽然发现慕容嫣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那微笑的目光好像能看透他的内心一般……她是否在微微嘲笑我没有主见?

伏吕心情很好,看着慕容嫣便笑着说了几句吐谷浑语。薛崇训听不懂,猜大概是赞扬他老婆的话,今天的谈判成功慕容嫣确是有不小的功劳。

于是他转头用征询意见的神情看了一眼王昌龄,王昌龄好像没注意到薛崇训的眼色,只垂着眼睛沉思着什么。

薛崇训站了起来,伸出手道:“很高兴咱们议和顺利,愿两邦君臣关系合作愉快。”

但这种模式有缺陷,一个人会受情绪、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每个决策都很理智。现在薛崇训就弄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理智。

薛崇训沉吟片刻,心道这倒是实话,别说调兵打仗的耗费,在石堡死个万计的人,朝廷抚恤阵亡将士的家人也是笔不小的财政开支,而且还得给土地。

薛崇训听到王昌龄说话,已是有些犹豫,这时外面远远地传来了钟声,正是桥楼上午时三刻的报时。上午的谈判开始的迟,不知不觉都到中午了。

伏吕道:“只免一年。如果我们不替唐军打石堡,陇右军自己啃石堡城,不是一样耗费巨大,相比之下,提供八千人驻军的寄养可比发动一场进攻要省钱多了。”

众人聚精会神的神情立刻松了一些,该吃午饭了,可以休息一会,议和估计得推迟到下午继续。

薛崇训皱眉道:“不纳钱粮,我驻伏俟城的剑南军补给如何保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