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春风(第2 / 2页)
炕下面有炭火,几个人坐在上面热烘烘的,各人的脸上都红扑扑的仿佛多了几分血色。炕摆在签押房的北边,两边各三人分东西跪坐。吐谷浑人平时的习惯是盘腿而坐,跪坐久了不慎习惯,说着说着话伏吕等两个男人便调整了姿势,干脆盘腿坐在炕上。慕容嫣是女人又是王室,倒一直都很端庄地跪坐着听大家说话讨价还价。
就在这时,一个梳着二环头饰的十几岁丫鬟端茶上来了,薛崇训转头看了一眼,并未停止谈话……许多人你就是在她面前说机密大事,她也听不懂。如此想来,不知不觉中薛崇训竟也跻身成了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
这种服装显然不适合在鄯州州衙常穿,光是那长长的裙子从走廊上走一通,下摆就被弄脏了……州衙的地面不可能到处都能擦得一尘不染,人手完全不够,所以长裙走在上面就像拖把一样,倒是起到了一定清扫卫生的作用。
薛崇训知道著名的安史之乱,当然明白后果的严重性,安史之乱不能不说和民族融合的失败有很大的关系。国内日渐歌舞升平的时候,府兵制败坏、军队战力下降,慢慢开始依赖游牧民族雇佣兵,自然会形成外强中干的局面。现在既然有权力有机遇摆在面前,他作为汉人为什么不设法为唐朝的安全政策寻找一条可行之路?
程婷的脸蛋红扑扑的,穿这种衣服出现在众人面前还带着一丝羞涩,她虽然没有公主一般的高贵雍容,却有一种邻家姐姐一般的清纯亲切,那一点点的羞涩也愈发可爱。
显然这并不是实话,他不可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几个外邦人。唐朝的羁州税赋自理,替唐朝镇守边关,实际上有雇佣兵的性质。在唐朝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解决了民族矛盾、地区稳定、财政负担等等问题,同时又能利用骁勇的游牧民族替守边关,好处不少,但有个极大的隐患。
薛崇训听罢已无法拒绝让步,他也不知道是信服了慕容嫣的理由,还是因为无法拒绝她那期待的眼神。
……
“如今我们吐谷浑本就维持困难,如果既抽丁打石堡城,又要高敛巨税,难免会让族人对慕容家及各贵族不满,如届时我们无法维持局面,卫国公提出的两利之策难免落空。”慕容嫣说话很轻,有理有节还带着人情的口气从容道来。
这几天衙门里很热闹,薛崇训想起程婷,正好晚上又有气氛愉快的宴会,便回内宅叫了她一块儿参加。
慕容嫣说话的时候朱唇轻启,偶尔露出嘴里洁白可爱的牙齿,嘴一张,她的表情就更像在微笑了,但仔细一看她一本正经的并没有笑。她对薛崇训说话,一看过来,薛崇训顿时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薛崇训携其手到上方暖阁里,先向已站起来的伏吕夫妇抱拳为礼,然后方才入座。薛崇训是大唐国公,和吐谷浑的公主驸马地位相差不大,所以他们以平等的地位排座,在暖阁里坐在一起。
“除非事不得已,我并不愿意看见无辜性命损于战祸。”薛崇训镇定地说。
这时薛崇训看到程婷的鬓上有点雪花,大概是刚才在走廊里从外面飘上去的,便轻轻说道:“婷儿别动。”然后伸手轻轻将其弹掉。
“既然建立羁州这么有好处,那卫国公为什么执意要和咱们议和?”伏吕疑惑地看着薛崇训。
对面的慕容嫣见状忍不住用吐谷浑语对伏吕说道:“你看人家对自己的女人多细致。”
很多女人都有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喜欢打扮得漂亮出入公众场合,参加宴会、逛街等等。程婷也不例外,在家里挑了老半天的衣服和首饰,精心妆扮又花了半个多时辰的时间,整个下午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准备宴会上了。
她一说话,一向目不斜视的王昌龄都不禁多看了一眼。
大堂上宾朋满座,除了鄯州官吏,还有地方大族的乡绅,热热闹闹的好不欢乐。堂中一群胡姬正在载歌载舞,露在外面的肚脐和赤脚脚腕上的小铃铛摇得花花直响。待薛崇训携程婷的手从麒麟门走进来时,众人的目光都从胡姬身上转向程婷了……因为她身上的宫廷妆扮。鄯州偏远,地方上层人士基本都没真正见过宫廷里的东西,只有那些有幸进宫赴宴的人出来后把宫廷的服侍娱乐方式等等带出来,就会在民间甚至周边国家形成一股流行时尚。
慕容嫣伸手轻轻撩了一下耳边的小辫子,没笑却如含笑,她缓缓地说道:“卫国公所言甚是,无论唐朝怎么才有利,但议和是我们吐谷浑最好的选择,卫国公为我族争取,我慕容家诚心感激。只是,大相提出的困难,请卫国公多加考虑……”她在正式场合代表慕容家,称呼自己的丈夫仍然是大相,听起来比较正式。
高髻、漫束罗裙、肩披红帛,绿色曳地长裙就像现代的晚礼服一般,只是没有露肩膀和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