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意外(第2 / 2页)
亓特勒身体轻轻一侧躲了过去,但砚台里方磨好的墨水洒了他一头一脸顿时变成了一个黑人。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心里一个声音说“成不成事就看这一刻”。亓特勒一个善于骑马射箭摔跤的人,心里没有太多想法,此时马上决定改变路线绕开书案只是一种直觉根本来不及多想。果然这样的事儿直觉更有用,“哗”地一声书案被薛崇训掀起来了,就因亓特勒提前转向这个动作没有起到作用。
无论怎样,关内才是所有人的归宿,是该回去的时候了。
每一瞬间都非常紧要,因为下面的那些家奴扑上来也是转眼之间的事儿,每一弹指都得掰成两瓣算。
时薛崇训手里的北方军队除了定期向长安传报军务,长安没有过多的信息,更没有对其组织的联盟格局置评。这种安静的情形一如这里的草原雪地,但是薛崇训很容易猜到长安各方肯定非常关注此事,还有他手里的十几万唐军精锐。
书案刚刚翻起,就见亓特勒从侧面出现在了眼前,薛崇训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对他的速度的惊叹,大约是这么一瞬间的惊叹暗示了薛崇训的心理不可小视,他手上没个捞处还真有点慌了。只见微光一亮,亓特勒的手里已出现了一把小刀……这玩意在贵族中只充当饰物的作用真的用来杀鸡都困难。
薛崇训始料未及大吃一惊心下“咯噔”一声,完全没弄明白这突厥人好好的为啥突然翻脸,此时他手无寸铁,拿眼一扫案上只搁着砚台笔墨等物,却不见兵器。他一下子想起来,自己的佩刀挂在内帐门口的,因为这几日早已不想武事都没动兵器。
薛崇训不以为然道:“亓特勒今日求见定是说暾欲谷部落归降的事,虽然突厥人曾经是我的敌人,但我对待那些诚心归服的人一向厚道。你是突厥公主,参与此事并无不妥。再说现在还搬去别处反而不好,留下便可。”
亓特勒跑得非常快,双臂叉开身体前倾就像被激怒的一头公牛一般撞来!
阿史那卓见薛崇训在安排正事儿了,便说:“晋王要办公事,我留在这里不方便,还是先回原来的住处罢。”
这时离薛崇训比较近的几个人都是文职官吏靠肚子里的墨水吃饭的,于拳脚武功是一窍不通,可能平时缺乏锻炼在遇到这种突发状况时几乎都呆了犹如木鸡一样。只有苏晋胆识过人,竟然跑过来想拦截亓特勒,在此电光火石之间薛崇训的眼前闪过飞快的一幕幕,见状下意识还冒了一个念头:果然是做过侍郎的人,搁什么地方都是人才。
唐人接受漠北突厥的和平愿望,意味这场战争已进入尾声。薛崇训也适时地布局获得了北方各族军事联盟盟主的名号。那么再呆在这寂寞的草原上已没有太多必要,薛崇训开始打算班师回朝的事儿,不过在原突厥汗廷设置军事据点等善后还是要安排妥当。
不过三娘曾经说过:杀人不在于用什么兵器,在于有无一刻杀人的心。
最近的草原上又渐渐恢复了宁静,下雪之后空中常常飘着连绵不断的雪花,天地之间仿佛都笼罩在一层白纱之中。激烈的战鼓声与慷慨激昂的呐喊声已消失不见了,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阵亡勇士也埋葬在了白茫茫的雪花之下,一切恍然若梦消失不见,唯有旗杆下当值的军士缩着手踱着脚显得沧桑孤寂,写着“薛”字的战旗在偶尔的阵风中“噼啪”抖动一下。
正好今日薛崇训没什么正事,管理军营有各个大将、处理单于都护府相关事情有王昌龄主持经手,他是不必亲自去过问的。于是他就下令召见亓特勒,又让谋臣苏晋等人过来帮忙出谋划策查漏补缺。
苏晋纵身向亓特勒的位置一跳,可惜没跳准摔倒在地,随即便用双臂抱住了亓特勒的一只脚。只听得“砰”地一声,亓特勒飞起另一只脚就把苏晋踢得滚了出去。
吃过早饭,薛崇训或报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说是上次在黑沙城会战中立功的突厥人亓特勒有事要禀报,事关他们部落的要紧事。薛崇训心道:多半是亓特勒所在的部落想要内附投奔过来,虽然两国要重新修好,但亓特勒为唐军立功也是对突厥汗国的背叛,其部落在突厥汗廷处境尴尬,而在唐朝却是功臣的角色,何去何从很容易选择。
片刻之间亓特勒已到了案前,但经过这么一缓,薛崇训已从初时的诧异中回过神来,他是习武的人反应镇定多了。薛崇训见亓特勒身体上倾,预判他会直接从案上调过来,当即就一手抓起砚台掷了过去。
薛崇训早上和突厥公主阿史那卓一起起床,俩人显得有些沉默,不过阿史那卓也没表现出什么不好的情绪。她大概已经开始去接受新的生活,不仅因为昨夜身已有所属,还有已经被注定的命运,她注定要服从邦交大计充当和平的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