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可汗 > 第六十四章 下注

第六十四章 下注(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所谓什么事儿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当初吐蕃人战败跑了之后,伏吕害怕唐兵把老婆带上去鄯州;这次他害怕吐蕃兵也可以把老婆带去见墀德祖赞……

慕容宣的想法是就算这次唐人战败、再次丢失了黄河流域及吐谷浑地区被逼到国门,慕容氏仍然有出路:对唐廷表明忠心之后可申请内迁,和灵州鲜卑人一样让唐朝在疆域内划一块地方给他们放牧生活。

双方都有和的愿望,谈起来就不费劲,只是怎么“和”的问题。吐蕃人收了国书,也随后修书回复,言明条件等事,叫那帮使者带回去。

但大伙对他的理由并不买账,有人说道:“石堡城现今虽然在唐军手里,可那地方能管着唐人可管不了吐蕃,吐蕃照样能威胁咱们。如若非要下注赌一边,我宁肯赌吐蕃,毕竟他们来了五十万大军!”

吐蕃扯的那个要慕容家的人参加的借口显然不怎么高明,明眼人一下就明白其中屈辱了,吐蕃人想干嘛一目了然,不过是要把用心说得委婉点而已:霸占慕容宣的妹子美其名曰“联姻”;欲淫辱慕容嫣叫“与王室结盟”。

当然这些都是慕容宣心底的东西并不能明说出来,只能找其他理由说服诸部落首领、奴隶主们寄希望于唐朝。

……伏俟城上层得到吐蕃的回复之后,对于牛羊数目的增加也可以接受,强弱有别就不会有什么公平,条件苛刻点也可以理解;但是让已经出嫁给伏吕大相的慕容嫣去吐蕃营帐显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使者道:“我邦愿意向大汗依照旧例纳款,并听从驱驰与大汗同仇敌忾。”

“我觉得大相所言很有道理。”慕容宣实时地打断了那个人的话,表明了支持伏吕的态度。这个态度让伏吕十分满意,觉得慕容宣做汗王很省心,是一个知进退识时务的人。

墀德与贵族们面面相觑,片刻之后说道:“每年给予的牛羊数目要增加,稍后我便修书与你们的汗王,如答应条件便叫伏吕大相及其妻子一并前来歃血为盟,化干戈为玉帛。”

既然伏吕表明了态度,在场的大部分人就觉得没有再争议下去的必要了,但是还有个人不怎么服气道:“咱们十万大军挡他个把月也不是什么难事,待唐朝援兵一来合兵一处与犬戎决战未必赢不了……”

使者很快就意识到吐蕃人指名要见的人中慕容嫣有点不合常理,便随即问道:“公主女流之辈不问国事,何以要她也来?”

反观吐蕃那边的线,伏吕显然更熟络,慕容宣比不上。如果吐谷浑投靠吐蕃,他也就没有盼头了,只能让伏吕坐大不敢有丝毫反抗。

在游牧民族的观念里妻子受辱比女儿姐妹的清白受污还不能让人接受,所以吐蕃人提出要联姻让汗王的妹子慕容冬嫁过去做妾是可以的,但是提出让慕容嫣身入狼穴就有点过分了。(上次去大唐议和,慕容嫣那是伏吕自己带去的另当别论;这回是吐蕃人提出的,居心就让人怀疑。)

汗王不想完全被大相伏吕控制,就不能断了唐朝那边的线,否则根本没有可能和伏吕抗衡……这是他极力亲唐的最重要原因。

就在这时伏吕竟然作出一个爽快得让人意外的决定:同意带慕容嫣一块儿去议和!

坐上汗王的位置慕容宣是依靠了伏吕氏的实力,虽然不完全是提线木偶,但实际上说话最有分量的不是慕容氏反而是臣子伏吕。但是慕容氏有个优势,那就是和唐朝的关系好,特别和现在的当权者晋王派系的人联络密切,比如张五郎在伏俟城时常常就是王帐的座上宾。

伏吕立刻站起来说道:“吐蕃兵就在眼皮底下,我们打又打不过,唐兵还不知在哪儿,能怎么办?先和吐蕃人议和,就算将来唐兵复来也应该明白咱们的难处,是他们来得太慢。何况我认为吐蕃人的赢面很大,他们这回来如许多人马对故地志在必得!”

果不出吐蕃人所料吐谷浑使者会有疑问,不过墀德祖赞早就准备好借口了,当下便轻松道:“你们的汗王是姓伏吕还是姓慕容?既然要在神明之前结血盟,没有慕容家的人怎么行?”

内迁?伏吕总算是明白慕容宣那帮子的算盘:内迁进唐境就直接受长安统治,而慕容宣和唐人关系不错,那还有我伏吕什么事?

使者皱眉道:“我会回禀汗王及大相,由王帐决定。”

就在这时,支持汗王的一个大臣把那扇窗户纸能点破了:“赌大唐,输了可以内迁;赌吐蕃输了怎么办?让汗王和大相坐囚车去长安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