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行宫(第2 / 2页)
殷辞忍不住正色道:“李奎勇,你说说也就罢了,要是抓住你调戏民妇、收受贿赂的凭据,军法处置绝不例外。要银子上战场割脑袋,少不了你的!”
薛崇训点兵东调,兵不多神策军一万人、明光军铁骑三千,共一万三千人。但阵容是十分豪华,不愧为御驾亲征,一句话是有钱有装备:小型龙虎炮四十多门、新制火绳枪五千枝、战马两万多匹、甲一万余副。骑兵双马、步兵单马,人人都有马匹配置,只要是作战兵种都有盔甲。这种奢侈至极的装备把将士武装到牙齿,让其他军队羡慕到眼红,不过人家是禁军三大主力的编制,也没什么好说的。
薛崇训笑道:“殷辞说得对,我也没亏待你们,少在这里哭穷。你要真穷,你家里的十几个小娘们是怎么养的?”
太平公主也认为他没必要御驾亲征,薛崇训说崔启高造谣辱骂她,要亲自带兵灭掉才解恨,太平公主便不反对了。出征之后朝廷大事也不用送到前线的皇帝行辕,太平公主说了也能算。
李奎勇愕然道:“敢情薛郎什么都知道啊……不过家里的是家里的,不知怎地,还是外头花楼里的娘们有滋味。”众将忍无可忍,终于笑出声来了。
……
就在朝廷正在从长安京畿地区向东调兵时,河北的奏章频繁飞来,崔启高部已经渡过黄河进入了河北,不少县城被攻陷了,河北道重镇邢州也告急求援。不过薛崇训认为叛军要攻破大城还是不容易,无非是邢州境内的几个县被搞乱了而已。短短几个月时间,估计叛军和裹挟的乱民数目已经接近十万。
中军大堂里,薛崇训正和一干部将在一起吃饭,他虽然做了皇帝,但禁军这帮心腹武将和他的关系照样好,无非平时礼节上不同了。薛崇训坐在上方,其他武将居然和他坐一桌大咧咧地吃肉喝酒,其中还有随行来的内厂令宇文孝,薛崇训需要内厂的情报,带着他就更方便了。
成千上万的脚一个鼓点走路,声音很大,仿佛偌大的长安城都能听见这种声音。道旁无数根本不懂兵法的路人兴奋地看着热闹,人们总是容易受壮观的景象鼓舞。薛崇训注意的却是新装备的那批火器,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大部分将领因为薛崇训的身份和以前不同,都规规矩矩的没那么随便。可没一会儿大脑袋李奎勇就嘀咕起来:“先前我见着州衙派人送菜,都是些漂亮的小娘们……可惜给赶回去了,哎,薛郎您是看不上,赏给兄弟们就好啊,可惜了人家刺史一番孝心……”
张说等人议定从关中调精兵平复叛乱,并推举兵部尚书程千里为总管,这回要给精兵、程千里就不再推辞了。但是薛崇训很快决定要御驾亲征,朝臣上书劝说,这时他已经下旨北衙禁军向郑州运炮,炮是军器监在管属于北衙体系,薛崇训派个宦官去传旨就可以调炮了根本不用经过南衙官府。
只有三娘一个人没有笑,这帮人大谈龌蹉之事,她也没任何反应,像个摆设一般很容易被人忽略。
薛崇训不动声色地注视着城下的队伍,连他也有种见到近代军队的错觉,但事实并非如此。神策军将士可没有什么思想和主义,他们的军法里只效忠皇帝一人,然后不用屯田种地吃得饱饭,加之殷辞及飞虎团出身的一干有能力的将帅严明军纪勤于训练,就达到了现在的状况。
殷辞立刻盯住他,李奎勇“额”了一声,明白了上司的意思,忙打住话题埋头吃喝。
现在山东那边叛乱的消息早就在长安市井间传开了,加上李奕的战败更加助长谣言,越传越离谱,还有的说洛阳都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朱雀大街上出现禁军的队伍确实很有震撼力,这支人马完全和平时看到的那些南衙城防卫士不同,整齐的衣甲队列和几乎挑不出纰漏的军纪几乎脱离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见识。
不料他没规矩一会儿,又发牢骚:“还有那个行宫,好像花了不少钱。娘的,尽干些没用的、又费事,干脆爽快直接把东西换成真金白银送给咱们多好,拿着银子要喝花酒要赌几把随便咱们……简直是脱了裤子放屁,薛郎骂得对,尽干些没用的。”
这批装备薛崇训花了很多钱,能把大量物资财富集中在一点上,也得益于集权,还有内府国库不分家的弊政让他挥霍了大把钱财。薛崇训在太极宫的城楼上观看队伍从朱雀大街上声势浩大地南行,心里也极想验证他们的实际战斗力,不然费了那么多事那么多钱没有实用不是瞎折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