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闹市(第1 / 2页)
张说笑道:“在这利来利往的闹市,大伙都忙着逐利,也只有郎君才有如此雅兴,仿佛鹤立鸡群。”
第二天一早张说便穿上了常服骑着马在大明宫南边的丹凤街旁等,只带了一个家仆。薛崇训当然也不可能穿着龙袍出来,他乘坐自己那辆旧松木马车,除了赶车的庞二,身边就三娘一个人。
薛崇训脸上忽然变得有些严肃:“咱们也在埋头追逐,只不过不仅仅是利罢了。”
薛崇训想了想说道:“明早你再丹凤街等我,我出宫了咱们便会合。”张说见薛崇训很沉得住的样子,他也就不提正事。
张说的笑容说消失就消失,立刻肃然点点头道:“郎君说得是,我们越是身处闹市越需要郎君这样高瞻远瞩跳出闹市境界的圣人。”
薛崇训等人下车四处逛了一番,到处都充斥着讨价还价的气氛,除了看看卖的货物确实没什么好看的。而且场面看起来还有些杂乱,很多店铺都把货物摆放到街面上来了,薛崇训问张说,张说言商贾要显示货足才底气足。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聊,三娘和张说的那家仆都跟在后面。如果不是薛崇训要来,张说显然是不会亲自跑到这种地方浪费时间的,偏偏薛崇训看起来还挺有兴致的。
于是薛崇训就让庞二赶车去东市,东市上几乎没有风景可言,放眼处就是车马人流,这里本来就是关中地区最大的交易场所之一,货物应有尽有,远至阿拉伯欧洲的东西这里都买得到。市面随处可见胥役和兵丁走来走去,人口密集的地方更是维护治安的重点,什么跑江湖卖艺的、卖弄戏耍的人也少见,大概是因为在这里摆摊的费用不低,基本都是做生意的商贾。
走着走着,薛崇训说道:“逛了老半天了,咱们找个地方坐坐。”张说附和道“也好也好”,薛崇训四顾周围,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铺引起了他的兴趣。那门面确实不起眼甚至门可罗雀,不过放在东市这商贸之地反而有点与众不同。薛崇训抬头一看,牌匾上就一个字:棋。
张说道:“最热闹的地方应该是东西两市,不过市上得人多且杂。”薛崇训笑道:“东市离这边近,那咱们就先去东市转转?”张说忙答道:“郎君想去哪,咱们就去哪。”
他便指着那牌匾问道:“这个字,道济说说,是卖棋的还是供人下棋的棋馆?”
觐见说了一通话,薛崇训连河北的事提都不提一下,而且见他成竹在胸笑呵呵的样子,张说也纳闷:莫非他是早有好办法?但再琢磨又觉得不可能,眼下的状况还有什么好办法。就算张说承认自己谋略不如皇帝(这个在他内心也是不这么认为的),但南衙还有那么几个参与决策的大臣,都不是等闲之辈,大家都想不到那个好法子?
薛崇训笑了笑,不忘回头和三娘说一句:“咱们去棋馆坐坐。”这时只见三娘往旁边递了个眼色,薛崇训一开始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才发现原来刚才做跟班的张说那奴仆不见了。那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奴仆,不是三娘递眼色,他还真没察觉。但他很快就不计较了,张说是南衙第一把椅子,薛崇训要是在某些方面不信任他也不会让他做中书令。
“没有,没有别的事。”张说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心道就算有别的事,我还能拒绝皇帝?
三人走进棋馆,一门口果然见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棋,有大有小,以围棋为主,还有象戏、双陆、西域象棋等等,难怪是开在长安东市的店铺,品种可谓齐全。一个穿青衣的小厮招呼了一声,就不远不近地站着,薛崇训等人不问他就没多说一句话。他们逛其他地方时,总是有人笑脸相迎说得他们很想掏钱袋,而这里的气氛让薛崇训顿觉这家店铺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随意走走,我还真没想到去哪里。”薛崇训道,“现在什么地方最热闹?”
张说的神色不变答道:“棋馆开在这闹市上一没意境,二浪费店面。大概是卖棋的吧。”
道济是张说的字,出宫来薛崇训的称呼都变了,显然是出于不想惊动人得考虑。提起朝廷中书令那是大名鼎鼎的,但一般人就算听到张说的字还真不知道是谁。马车便在大街上行驶起来,张说问道:“郎君今天想去什么地方转转?”
“生意好像不太好……咱们就装作买棋的,过去坐坐叫店家拿棋来瞧瞧,顺便讨杯茶喝。”薛崇训饶有兴致地说道。
空气干冷,所幸是放晴了,东边还出现了太阳。这阵子过节,又快年关了,从大明宫丹凤门附近南行就是东市,街上车水马龙,干冷的天气一点也没影响临近过年的气氛。张说正抱拳在马车旁弯腰执礼,薛崇训只是挑开帘子说道:“风吹着冷,道济上车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