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可汗 > 第五十九章 季真

第五十九章 季真(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王昌龄又道:“大头还是战争军费,数年以来屡次开边,动辄花费百万缗,尚且不算地方民夫劳力财物。本来是百年功业的大事非得短年月之内强求,若非大唐国力强盛恐已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劝谏薛郎莫要好大喜功,应该民生安泰为本,稳定周边以和外交,同时裁撤臃肿的官府及军府,盛世不远矣,这也是咱们作为谋臣的本分;而不是去怂恿他的错误。”

“不必了,我还有其他要紧的事。”刘公头也不回地说道。

张九龄时不时点点头,并不言论。

掌柜的本来是想让刘公亲自去和非烟说这事儿,省得他去说不好办,毕竟非烟以前是晓金楼的红人,一直受这里所有人的尊重,虽然只是个歌妓却是摇钱树,谁也不敢对她太过无礼……但现在掌柜的只有自己去说了,不过既然主人都表了态,也由不得非烟怎样。

左右无策,一日王昌龄便在官署中对张九龄说:“自从刘相公主持革新‘三政’(盐政、河政、粮政)及钱法两税法施行以来,轻徭薄赋利国利民,天下未有怨言却大幅提高了收入,国库今年岁入预计可达三千八百余万缗。照以前的国家用度,这样的境况早已富足并有余,可而今军政两边臃肿庞大,竟到了穷窘之地。”

王昌龄愕然:“不好好做官种什么棉花,为小利而舍大义。”

掌柜豁然道:“贺明公好像很喜欢非烟,本来她已过气了,在晓金楼的作用越来越小,还不如做个人情干脆送给他好了。”

“在洛阳。”张九龄平和地说,好像闲聊一样的口气,“季真和我一次外迁的,当时我觉得仕途黯淡便辞官回家修路利民去了,他却遵从了朝廷的调职去了洛阳做官。最近听说他在永业田上种棉花纺白毡,赚了不少钱呢。”

刘公沉吟片刻便点头道:“如此也好,我也觉得非烟的身价还会下跌,留着也沽不出好价。李三郎被平定之后,东都已不是仕途落魄的官吏墨客们借酒消愁之地,官场世面上的风气一变,大有追捧长安风气的趋向,丰腴热情的妇人会更受欢迎,而轻盈娇弱者非追捧者主流,再翻不出太大的浪头。咱们凡事要走在前头才有先机,晓金楼的那两个体态丰腴的新人,你多给些机会。”

他一时没想明白,便呼了一口气冷淡地答道:“未曾见过面,但见过他的诗句和书法。不知他现在何处任职?在长安没见过。”

晓金楼的掌柜是刘家的家奴出身,他才是这里实质的掌权人,那几号鸨儿什么的人物虽然抛头露面常常与人结交,却是说话算不了数的人。他便亲自去了非烟的房门口拜访。

宇文孝提及亲王国幕府要为薛崇训分忧,二龄也想了些办法。虽然作为薛氏一派的官员,满朝文武见了他们都得谦让几分,但是权限上各有分工,他们仍然没法干预税制国策,大略的方向仍然由中书令张说及政事堂诸相公阁老们掌握;不然还要政事堂三省六部等朝廷机构作甚?

非烟听出是掌柜的声音,也很快就开门接见了,她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对里面的当权人物当然清楚得紧。要是来的是妈妈鸨儿之类的人,她如果不想见完全可以不给那面子,可对于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却要相互尊重。

掌柜的忙一脸崇拜道:“阿郎见识广远,老奴敬之肺腑。”

王昌龄愣了愣,沉默了片刻,没弄明白张九龄为什么要岔开话题,难道我说错了:或者此中不仅牵涉国泰民安的原因,还有薛崇训掌权的考虑?

刘公对手下的马屁坦然受之,淡然道:“不过非烟怎么也是我刘家名义上的义女,这个身份足见我对她的呵护看重,如今送与季真,希望他能明白我的一番心意。”

他说了一大通大道理,不料张九龄不置可否,却忽然左顾而言它:“你认不认识季真?贺知章啊。”

他吩咐完便要走,掌柜的又忍不住问道:“非烟一朝出了洛阳,更不知何日才能与阿郎重逢,阿郎要单独见她一面说说话儿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