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始策划你的历史(第6 / 6页)
要想成就梦想,哪怕是从“知天命”的年龄开始也不算晚。事实上,任何成就的取得,并不在于你从多少岁开始,而是在于你是否有坚定不移的目标和不达梦想誓不罢休的毅力。梦想永远都不晚,只要你心中有梦想,肯为之付出,成功的大门永远会向你敞开
美国老人莱伯曼74岁退休后,6年里经常去一所老人俱乐部下棋,消磨晚年时光。一天他又去下棋,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陪他下棋了。看到老人一副失望万分的样子,热情的办事员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下。老人听了哈哈大笑:“你说什么,让我作画?我这辈子都没有摸过画笔。”“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您会觉得很有意思呢!”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
那一年,莱伯曼80岁,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提起画笔后,莱伯曼不因年岁已高而把绘画当作一项单纯的消遣活动,他全身心投入,进步很快。81岁那年,老人参加了一所学校里专为老年人开办的10周补习课,他第一次学习绘画知识。第三周课程结束时,老人对任课教师抱怨说:“您为什么都不给我一些指点?”教师回答说:“因为您所做的一切,连我自己都做不到!”最后,他还出钱买下了老人的一幅作品。从此,莱伯曼更加发奋了,对绘画倾注全部的热情。4年后,老人的作品先后被一些著名收藏家购买,并进了不少博物馆。
1977年,莱伯曼101岁了。这年的11月,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品陈列馆举办第22届展览,题为“莱伯曼101岁画展”。四百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其中不少是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在开幕仪式上,莱伯曼对嘉宾们说:“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或90岁就自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不是生活的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是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这才是生活!”
一切伟大的行动,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2011年,《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展出,惹得天下纷纷攘攘。画下该名作的画家黄公望,50岁才开始学画,78岁才开始创作这一旷世名作;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还主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建党80周年等一批大型直播节目,30岁还在考北广的研究生,33岁才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梅特舒兹48岁才开始创业,他就是红牛的创始人。
某些成功人物的故事和传奇,常常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让人觉得,成功是突发的或偶然的。其实,这些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一次大的成功,往往都是由许多已有的、常常肉眼看不见的小的成功积累的结果。今天看起来叱咤风云的政治元首,你没有看见他们挣扎在明枪暗箭之中;今天看起来富可敌国的企业家,你没有看见他们在街头叫卖的时候;今天看起来知识渊博的学者,你没有看见他们数十年的寒窗苦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气也吃不成一个胖子,金字塔之所以壮观,来源于数量众多的石块。
小成功也是成功,它会使我们树立起信心,从而有勇气去接受更多的挑战。只要我们能从小成功中积累经验,就能练就做大事情的胆识和能力。
永远不怕迟
相信对于所有追求时尚的人来说,夏奈尔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个时装的品牌、一个香水的品牌,也是一个伟大女性的名字。从一个贫穷的孤女到一个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从20世纪初期一直到她的死亡,她都在不停地创造奇迹,不仅仅是她开创的事业,还有她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的政局极为动荡。失业问题和大萧条带来的影响继续存在,法西斯煽动者更增加了不安定的气氛。1939年,夏奈尔举行了她的最后一次时装发布会,她宣布时局已不适合追求时尚。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呢?有多少人在安逸的生活中懈怠呢?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呢?很多郁郁不得志的人,当被人问起,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呢?他们的回答是:“我已经错过了。”成功不怕迟,就怕你不开始。别把成功想得难度太大,就算你有生之年成就不了什么大的事业,但现在开始动手至少能够成就一些小事业,这总比耗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强。更何况你还没做,怎么能说一定不会成功呢?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种“不怕迟”的心态来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被掩藏已久的人生激情,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人的平庸,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激发自己的潜能,只会在平淡机械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
所有认为错过发展机会、错过晋升机会、错过事业规划、错过人生规划、错过创业时机、错过学习、错过恋爱的人,马上动手,肯定来得及。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时尚地位,尤其是巴黎的领导传统的作用开始受到怀疑。许多时尚服装品牌崛起,威胁着夏奈儿的时尚领头地位。虽然战后的夏奈尔是富裕的,但她的心情却苦闷极了。她怀念工作,怀念曾有的光荣,于是她决定东山再起。1954年2月5日,夏奈尔举行了公开的归来时装发布会。
这时候的夏奈尔已经70岁了,为什么她还决定重开时装商场,东山再起呢?很快她设计的时尚舒适的服饰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尽管她的时装重新受到了欢迎,但夏奈尔本人却受到了时装界的挖苦和讽刺。他们认为,她的审美观念已经落后了,她不应该再出来,应该活在人们的历史回忆中,保持美好形象。
也许别人听到这种刻薄的批判,早就退缩了,更何况年纪大了,早该颐养天年了。但是夏奈尔十分坚强,她头脑冷静,对待媒体的攻击她不予答复,而是着手下一次时装发布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她重新找到了以往的感觉,找到了安慰。她像过去那样孜孜不倦地工作,并将其含蓄随意的风格融入到20世纪50年代的时尚格调之中。 经过改进的夏奈尔时装款式穿着方便,大方优雅,很快受到了美国白领女性的欢迎。美国的媒体赞扬道:“71岁的夏奈尔创造的不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革命。”
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出生在里斯本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获取诺贝尔文学奖是他毕生的梦想。但是由于经济原因,高中时他被迫放弃了学业,转而学习职业技术,之后换了多种工作,最后当了一名焊机售货员。
直到50岁,他终于可以重新以写作为业,向诺贝尔文学奖进军。亲戚朋友们得知后都不以为然,觉得他已经错过了创作的黄金时期。萨拉马戈经过10年的坚持不懈后,靠小说《修道院纪事》一举成名。此后,他更加努力创作,在76岁高龄的时候,他终于凭借《失明症漫记》获得了梦想中至高无上的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