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时过境迁(第1 / 2页)
“你到底是郡王,还执掌北境大军,总要懂些东西,才知道善用人。你且随便说,寡人只听听你的看法……”敖帝摆摆手一副恕你无罪的模样。
“就事论事,何必咄咄逼人。既然有举荐,我们就应该接纳,若是宿平槐真的势力了得,那么他也当得大理寺少卿。”
“……”
随后又是几位激烈的言辞争论。
敖帝只觉得万分头疼,只是这些事时常发生,倒也不觉得如何了。
好一会,他才问太子,“太子以为如何?”
淳于初正要出宫,不曾想被绛云殿召唤了过去,说是想问问他关于推行新兵马制的事情如何了,可曾顺利。
到绛云殿的时候发现有几位内阁大臣,以及太子淳于卞也在。
“儿臣见过父皇,给父皇请安了!”淳于初平静的行礼,随后才被叫起静候一边。
起身之后,几位内阁给他见过礼,继续和太子方才的讨论,似乎并不把他的出现当一回事。他也默不作声,没有打扰的打算,一直静坐在角落一边。
绛云殿并不安静,几位内阁大臣坐在矮几后激烈的讨论着政事,每张矮几上都堆满着一堆堆的文书或者奏折,身后中书省以及门下省的人还不停在翻阅着,抄写着什么。
“儿臣觉得几位大人各说各有理,宿平槐无功名此事实属不妥,但是他若能力出众也是当得的……”淳于卞说话模棱两可,随后又补充,“既然有郑太然老先生举荐,也不能不给老先生面子,也可考一考宿平槐,但是又怕难担此大任,不如就把大理寺少卿一职换成另一职。毕竟大理寺除了大理寺卿一人,大理寺少卿二人之外还有大理寺正、推丞、断、司直、评事十、主簿等职。”
有几位臣子附和,“太子此主意不错……”
然而敖帝却没有回应,手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书案,随后看过一职静坐了许久的淳于初,便问,“老七,你有什么看法?”
众人都回头一看,都没想到敖帝会问一直默默无闻的季郡王,都有些意外。虽然淳于初参与了新兵马制,但是主事的还是大司马和承王,且他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武夫,且话少,所以越发是没人注意他的存在。
被问的淳于初沉默了片刻,开口:“父皇,儿臣不是很懂朝中的事情,不敢妄言。”
虽然是休沐日,但是一向勤政的敖帝若是有事,这休沐日也当不是休沐日。
“陛下,上一任大理寺卿郑太然老先生退休之后,第一次上书,说是推荐阜国公府宿平槐出任大理寺少卿一职,写了推荐信还上书了。臣认为宿平槐身上无功名还年纪尚轻,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恐难担此大任,实属不妥。”一位内阁臣子说。
“我听闻原本宿平槐是要参加科举的,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耽搁了,但是其文采可不凡,他的诗词在朝歌也是不少学士和学子为之称颂的。他的学识更是上梨书院第一,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若是参加科举那也是一甲的水平。
其宿平槐的祖父当年也是位列三公,而父亲宿文轩学识也是极其出众的,还身为三大书院公孙书院的副院正。他大哥宿平浓当年科举也是拿头名的文状元,见过他的人都曾颂他的学识和文采并不输他哥哥,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咱们不能因为一个有无功名而否定一个人能力。”另一位臣子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一个无功名的人也能当大理寺少卿,如你所说,那么大千学子考取功名是为什么?岂不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