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谈兵知醖藉(第2 / 3页)
“老丈说笑了,”赵括笑道,“马服子何德何能,能取廉颇将军而代之?”
“中条山那一战不是明摆着吗?用兵之法,本来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可他却反其道而行,因地制宜,以两千人围困两万人。廉颇若有这见识,早就打到我们秦国来了。”
他说的是“廉颇若有这见识”可不是说“廉颇若有这本事”。这话里之意,便是说这一战背后的战略战术之妙,远重于这一战的胜败。
两千赵军便可直取秦军腹地。若廉颇一到长平,也能以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秦国,如今长平攻守之势又会如何?
月夕轻轻叹了口气,却见赵括顿时眯起了眼睛,深深地盯着这老头,老头却只是笑呵呵地看着眼前的鱼竿。
赵括半晌才道:“我瞧赵国也大有胜算……”
“也大有胜算……”老头纵声大笑,“小兄弟这话里有话。既然心中觉得咱们秦国将士厉害,可又非说赵国能赢。为何要这般言不由衷?”
“老丈。两军交垒,固然赖前方将士用命,可这也不是决胜的唯一关键。”
“小兄弟要跟老夫抬杠?难道说咱们秦国的铁甲锐士不敌他赵国劲骑么?”
他不待赵括回答。又自言自语道:“不过你说的也对。听说两年前在中条山,我们左庶长两万人马,竟然被赵国两千骑兵困住,真是丢煞我秦国锐士的脸面。”
这渭水旁的老头,深通兵略,言语中包含深意,究竟会是什么人?
赵括半晌才道:“我看那赵括也是取巧罢了。一则仗着秦军不查,冒险以赵国骑兵在山野冲击;二则占地势之利,借山谷之势,方才一举成功。可这样的机会哪是常常都有的?何况骑兵因为马匹限制,在山野只能偶做奇袭之用,不足效仿。”
“至于老丈方才说得,从帝王之师虽三万可平天下。那是从前各国城郭,大小不过三百丈,城中百姓不过三千家。哪似现在,天下一分以为七,攻城伐地,必要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方可。当年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方才成事。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亦是五年。秦赵之势,非廉颇王龁无能,实在是为势如此,为之奈何……”
“不过丢脸归丢脸。平心而论,人家赵国的这位马服子用兵,大有乃父之风,其急如风、侵略如火这八字,用得十足,确实叫人佩服。”
“中条山之战。听说是赵国平原君之功?老丈怎么单单提到了马服子?”赵括淡淡笑道,眯起眼睛。瞧着这老头。
“哎……”老头摆手道,“这事还不好猜?天下谁人不知。平原君本也没什么本事,只是靠着手下的一帮门客。他不懂兵法,却和马服君两家交好,到哪里都带着那位马服子。这战不是马服子赵括帮他打的,难道还真是他自己打的?大约是他当时接收上党各处关隘,无意中晓得了左庶长带兵前来,便想着给左庶长一个下马威,杀一杀咱们秦国的威风,他自己也好在赵王面前再涨些脸面。”
他猜的丝丝入扣,几无差错。赵括微微叹了口气,竟一时接不上话。
老头又自顾自说下去:“老夫这就想啊,从前西周时的帝王之兵,不过三万,却能臣服天下。如今秦赵两国各囤了几十万人马在长平,打了两三年都打不完,劳民伤财。你说这王龁与廉颇,是不是都是庸才?不是我涨他人志气,咱们这私底下说一句,赵王若是以那马服子为将,有三万精英,便可拿下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