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洋1917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2月初,德军开始进行重组。冯·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与b集团军合并,并组成新的南方集团军,并由冯·曼施坦因指挥。1943年2月21日,他对过度拉长的苏军侧翼发起了反攻。

这次攻击证明是1个重大的成就;冯·曼施坦因的部队进展迅速,孤立了苏军的前进单位和苏联红军被迫停止大部分进攻行动。到3月2日,霍斯的第4装甲军团之坦克先头部队军和肯普夫的军团支队会合,切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大部分部队,及至3月9日,德军已经在克拉斯诺格勒和巴尔文科夫?1?76?1?77?1?76?1?77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损失。估计有2,3000苏联士兵被打死,另有9000名被俘。此外,615辆苏军坦克及354门火炮被俘获。

冯·曼施坦因再向前推进,其前锋是保罗·豪塞尔的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经过被称为第三次卡尔可夫战役的血腥巷战后,在3月14日夺回哈尔科夫。为表彰这一成就,冯·曼施坦因获得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及后在3月21日攻占别尔哥罗德。

冯·曼施坦因提出在夏季实施1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包围红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城堡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

城堡行动中,冯·曼施坦因率领部队在南面实施夹击,尽管有所损失,他仍然成功地实现他最初的目标,对敌军造成更多的伤亡。领导苏军防守库尔斯克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亦称赞冯·曼施坦因。但由于由京特·冯·克鲁格和瓦尔特·莫德尔在北部地区领导的夹击几乎彻底失败了、长期缺乏步兵的支援和预备队,以及盟军入侵西西里的爱斯基摩人行动,希特勒下令取消进攻,并同时抽调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和战斗资源撤出库尔斯克战役。

1941年希特勒转向俄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3,000,000德军分成北方、中央、南面3大集团军向俄国进攻,曼斯坦因此时终于如愿以偿(指挥1个装甲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第56装甲军军长,他领导的第56装甲军在开战后的4天之内,冲入敌境达200哩的程度,令苏联军措手不及,他认为装甲部队就是要不断向前冲,以机动的方式深入敌阵,让敌人无法重振旗鼓组成新的防御阵地,一但停下来就会成为敌军的标靶,因此要不断前进,最终获的了4天深入达200余哩的成就。

1942年希特勒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轰炸威胁,准备攻打苏军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最大的海、空军基地,于是他命令曼斯坦因接任第11军团司令。

曼斯坦因率领第11军团表现活跃,该军团不仅攻入克里米亚半岛,在苏联享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击败3至4倍以上的敌军。此时苏联越过克尔赤海峡向克里米亚发动逆袭,他立刻决定停止攻打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对苏军发动反击,成功阻止了苏军的进攻,俘掳敌军17万人,最终塞瓦斯托波尔港沦陷,这个光荣的战役让曼斯坦因获得了他的元帅权杖,他的成就已经足以证明其将道的卓越至极。

当曼斯坦因元帅准备越过海峡,加入进攻高加索山的行列时,希特勒却下令第11军团必须向北往列宁格勒前进,并拿下该城。对此曼斯坦因非常反对,他认为就算将第11军团充当集团军的总预备队,也比将其浪费在1个次要战场上任其消耗要来的明智。但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却无法更改,于是第11军团北上准备拿下列宁格勒。

第11军团抵达后,曼斯坦因决定以切断补给线的方式攻下列宁格勒(北光行动),此举势必要在其他方面冒着相当程度的风险抽出部分兵力加以突袭敌军的补给线。当第11军团发动攻击之后。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就在曼斯坦因即将成功之际,希特勒下令要他去解除苏军另外的威胁。但他认为这是发动此次攻势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不冒险的话是无法拿下列宁格勒的,但希特勒仍坚持要解决眼前的危机,于是德军歼灭了苏军第2亲卫军团。

冯·曼施坦因因此提出抗议,指出胜利几乎在望,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取得了局部优势,只要再作出多一点努力,他可以在苏军出动预备队前攻破防线。城堡行动失败后,苏军对精疲力竭的德军发动了大规模反攻。

德军的胜利,在意义上是要歼灭被包围的苏军,这既需要完成包围(这是德军的北部和南部铁钳会师)和长期的封锁包围圈,以消灭在包围圈内的苏军。即使第1步已经做到了并不等于第2步会自动完成。德军斯大林格勒后始终没能迫使苏军作出重大后撤,除了像卡尔可夫的临时性逆转。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暂停后,苏军便有足够的力量立即展开反攻。

1943年9月,冯·曼施坦因将部队撤回到第聂伯河西岸,对追击的苏联红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从1943年10月中旬至1944年1月,冯·曼施坦因稳定了南线的战局。然而,苏军从基辅形成了1个突出部,并在到达关键地区日托米尔。这时德军实施了成功的反击,其中武装亲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和第2帝国装甲师,与第1、第7、第19和第25装甲师及第68步兵师(第4装甲军团的一部分),在日托米尔前面迂回苏军侧翼。

他们在赫尔曼·巴尔克将军的指导下,在布鲁西洛夫、拉多密歇和meleni赢得了几个值得注意的胜利。巴尔克和他的参谋长本来想攻击突出部的根部及向基辅推进,但艾哈德·劳斯将军却赞成采取更审慎的方式。[1]1944年1月下旬,冯·曼施坦因在苏军的进攻下被迫进一步向西撤退。

同时恶耗传来,曼斯坦因的儿子吉罗战死了。对于痛失爱子的他无法悲伤太久,因为第6军团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必须等着他去救援。

此时第6军团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之中,由于希特勒下令不准撤出,突围的时机早已失去。对此曼斯坦因认为第6军团如今被大量苏军包围,如果擅自突围,则后方将会引来数百万的苏联追兵,不如先以第6军团吸引大量苏军包围,等位于高加索山的a集团军先行撤退之后,才能避免德军整个南翼遭到歼灭。

在经过希特勒同意撤出a集团军后,曼斯坦因命令何立德兵团(由罗马尼亚第3及第4军团的残部组成)往东面发动佯攻,再由第4装甲军团从南边突袭斯大林格勒以解救第6军团。

南边的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因为他们认为德军再也无力抵抗,想不到居然发动反击,就在霍斯上将的第4装甲军团攻到离斯大林格勒仅30余公里时,保卢斯上将以并未收到元首的下令撤军行动以及燃料不足为理由拒绝突围,如今再也无法挽救第6军团的命运,德军如今首要任务就是赶紧将a集团军撤出以挽救整个南面战场,并让第6军团继续吸引敌军包围,直到a集团军全军安全撤出。

1943年1月,保卢斯被晋升为元帅(历史上从未有一名德国元帅被俘,意思是希特勒要他自尽),但他选择投降,第6军团仅剩的90000人投降,只有5000多人在战后才重返德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