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席卷天下 > 第213章:时不待我

第213章:时不待我(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简单而言,刘彦需要尽力让内政走上正途,哪怕是其它几个郡依然荒废,长广郡和东牟郡也必须要发展起来,尽快为后续战争服务。

“斐燕所部像是蝗虫一般在东安郡肆虐,他们请求用奴隶与我们‘交’易粮秣和兵器。考虑到接下来我们或许能够用得上他们,职的意见是同意‘交’易。”纪昌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语气听上去却是有些森幽:“他们的存在会成为我们示警的第一线。”

不知道是蠢还是什么,斐燕举起了慕容鲜卑的旗帜,天然上就是石碣赵国的头号大敌。要深切的知道一点,刘彦是攻占了青州数郡,可汉部并没有举起什么旗帜,那样一来虽说汉部会是石碣赵国镇压的对象,但在排序上面会处在斐燕叛军之后。

“那帮大儒或许会容忍我们,但斐燕肯定是要先被消灭。”桑虞坏笑着:“可以猜测,石碣会先安抚我们,乃至于是对君上高官厚禄地抚慰,甚至是同意君上成为新一任的青州刺史,随后命令君上剿灭斐燕这支叛军。”

说的是大儒,可不是说那些胡人。

汉部要感谢那一批一年三熟的农田,除了刘彦谁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能一年三熟,但汉部整体就是在享受实惠。既然是无法搞懂,很多人也就暂时放弃深究,只需要知晓粮秣不会缺乏便是。

不止是一千系统农民‘侍’候的农田在支撑汉部的粮秣,渤海已经变成汉部“我们的海”,大海的出产在过去从未被任何一个华夏政权重视,可大海的出产从某方面来讲真的要比陆地丰富。

止于目前为止,大海每年能够提供给汉部的渔产就超过两千吨,那还是汉部没有足够渔船的前提,要是相应地再增加渔船规模,大海的产出必定会再增加。

一开始是天然捕鱼方式,后来走了养殖路线。不止是对鱼雷进行养殖,其余海产的养殖业陆陆续续出现,事实会证明大海绝对是盛产食物的来源,比较麻烦的无非就是保鲜问题。

汉部现在没有太高明的储藏海产手段,比较有效的只是各种腌制。所以咸鱼啥玩意就成了一道招牌,每次用餐时绝对有咸鱼这一食物,吃得汉部的人都快反胃。

大儒的肠子是弯的,什么事情都能权衡利弊,对大儒来讲公开举起反旗之后再亮出敌国的旗帜,可比刘彦这种闷不吭声直接开干的势力严重多了。

石碣赵国可是有不少晋人大儒,虽说他们在国家决策层面上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但聒噪几乎就是他们的本能。事实上也是这样,大儒不聒噪怎么显示存在感?

汉部对斐燕所部采取的策略类似于养寇自重,刘彦已经向身在襄国的张石发去指令,就像是桑虞所说的那样,那批大儒还得聒噪起来,能起到什么效果则是看成效。

外部因素在极力争取做到更好,像是张石请求那些大儒帮汉部说话就是其一,内部的建设却是还要抓紧才是,比如在军事重镇的建设之上。

下密之战结束之后,刘彦开始了新的布置,平寿与黔陬为主要。

“开发长广郡和东牟郡,尽全力开发。”刘彦听到统计的人口只有四十七万内心惆怅:“辽1东狭隘半岛那边也不能放松。”

汉部可是还有军队驻扎在朝1鲜半岛,中原战事最为紧张的时刻也留下足够的驻军,保持对高句丽足够的压力。

在朝1鲜半岛之上,汉部是联合百济在对抗高句丽,后面新罗也加入针对高句丽的同盟,三方是各自向北扩张,其中百济算是占最大的便宜。

汉部与百济的贸易一直都没有停顿,可以从百济获得足够的奴隶投入到辽1东狭隘半岛的建设上面,那样就不用特意从中原输送劳动力,反而还有剩余的劳动力会被送来中原。

青州这边肯定不会只剩下四十七万的人口,战‘乱’迫使大量人口躲入深山老林,只要情势稳定下来,再有汉部尽力宣传政策,陆陆续续会有人从深山老林出来。再来就是还有很大的一批家族没有统计人口,等于是人口数量必然会再增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