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席卷天下 > 第323章:预设战场

第323章:预设战场(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泒子河的“泒”其实应该是一个“糹”加上一个“瓜”读“gu”,它的长度很长,西边直连濮阳,从濮阳边上的黄河往下拐,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的东边是从临邑重新进入黄河,总长度绝对超过五百里。

认真而言姚弋仲真的得到了想要的目标,他将刘彦本人牵扯到了黄河沿线,对于其余方向的石碣赵军有利无害。

再来是,姚弋仲认定刘彦要是调动足够的兵力到黄河沿线,那么不管是司州方向还是豫州方向面对的汉军就会变少,更好的发展是阻止汉军继续扩张,乃至于石碣赵军能够进行反攻。

幸运或者可惜的是,刘彦只调动了三万的汉军到黄河沿线,让姚弋仲都不知道是好是坏。

到七月十四,传统鬼‘门’开的日子,汉军没有任何阻击行为之下,黄河做业的羌族大军将多处浮桥建设连接南岸。

当然了,目前并没有鬼‘门’开的说法,也就是说中元节还没有成为一种节日,那需要到北魏才会出现。北魏是一个统治者极度信佛的社会环境,佛教搞了一个盂兰盆节,自此才有鬼‘门’开的说法。

先前羌族大军不是消失了一部分吗?大约五万的羌族大军其实是绕路到了司州方向,从那里的桥梁过到了黄河南岸,他们与孙伏都的部队会合之后,两军对东平郡的汉军进行了靠近。

姚弋仲得到的情报显示,东平郡的汉军有接近三万,领军的人是一个从长江以南投奔汉部的‘门’阀之主,是桓氏一族原来的族长叫桓温。

按照汉军的军制,身为偏将的桓温本部只会有一万的战兵,这样一来其余的两万汉军该是辅兵、仆从军、新附军这一类的二线部队。

除开桓温在东平郡之外,靠近济水方向的还有一个官职为校尉的王朴,他率领五千汉军以及同等数量的二线部队,位于桓温所部的北方三十里处。石碣赵军的侦骑、细作无法探清这一支汉军究竟在干什么,只知道是在济水边上大兴土木工程。

姚弋仲对孙伏都的请求是,让东平郡这一线的友军对汉军产生足够的威胁,牵着这边的汉军兵力,致使他们无法北上驰援黄河沿线。

没有遭遇任何阻击的羌族大军头批过河的是一万左右的骑兵和四万左右的步军,他们抵达黄河南岸之后是小心翼翼地开始在沿岸构筑营寨,摆出了足够的谨慎。

另外一边,时刻关注羌族大军的汉军指挥中枢,也就是东平陵的刘彦行辕,他们对羌族大军终于渡河的态度略略诡异,不是担忧而是欣喜。

“黄河到济水最宽的地形也不超过百里,最狭隘的地形仅有二十里不到。”纪昌用着振奋的语气说:“这一片地形会成为我们与羌族大军的决战之地”

是的,黄河与济水就是近邻,它们没有相连,就只是隔着相望,其中济水也是连接着渤海,更是直接连接着大泽。

王朴带着部队是靠近济水没有错,但他们不管是驻扎还是大兴土木只是一个用来‘迷’‘惑’人的作用,汉军真正在大兴工程的地点是在大泽边上的泒子河,那里建造起了密密麻麻的船坞,那是刘彦安排用来“暴兵”之用,大批的舰船已经加入到生产序列,算算时间也是近期就会吞吐而出。

除开孙伏都那边,姚弋仲还派人前往豫州,以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的身份要求刘闿和陆永给予配合,一样是对汉军产生足够的威胁,不让豫州方向的汉军有北上的机会。

刘闿和陆永都是东晋小~朝~廷投降石碣赵后的降将,他们投降之后被石碣赵国以原官职留用,目前一个是豫州刺史,另一个是豫州都督。

姚弋仲有足够的身份和权利来动用想要的资源,一切都能够服务于羌族大军进行渡河作战。

实际情况而言,姚弋仲手下的羌族大军既然有五万可以从司州方向渡过黄河,那么也就预示着可以让更多的羌族大军从司州渡河,并不一定是要从青州沿线的黄河段进行渡河。

姚弋仲会选择从青州沿线的黄河渡河,无非就是一种军事角度的出发点,既是造成多路进攻,对刘彦手动能够调动的军队进行一种牵扯作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