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官路 第281节(第2 / 5页)
不均总比断他们财路好。
这样的海盗不可怕,更何况大明也不是没有可用的水师,就让他们先从护卫舰开始训练,没俩月就能练出一身本领来——前提是没挂掉。
全国有十几万锦衣卫呢,不拿出来用,让他们长蛆生事?
得到了皇帝应允,林重阳就有了主心骨,决定去忽悠叶斌和沈君澜。
谁知道,林重阳的升职认命倒是先下来了。
谁也不能打仗就赢,一不小心就要命丧黄泉。
薅羊毛也没有危险,放羊、剪羊毛即可。
李固想明白了,照例还是林重阳写条陈,李固在后面具名写意见,然后直接送上去呈给皇帝。
皇帝给林修撰的奏章批复向来比别人的快,第二日就发下来,依然是:朕知道了。
朕知道了,意思就是照章办事。
第205章 升官
这实在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京察的时候林重阳的官职没变, 修完了《仁宗实录》也没变, 现在突然就升职了。看来有人说以后翰林院可能不走京察之路,一切皆出自皇帝意思, 是很可能的。
原本林重阳正在工部和蓝琇以及诸位主事们商量造船事宜, 他想看看现成的造船图纸,然后适当加以改进, 争取让船只更加实用, 功能更加有针对性。
结果就听见工部的小吏急匆匆地跑进来, “林修撰, 锦衣卫让林修撰赶紧回翰林院接旨。”
至于这个章怎么样,就根据林重阳的奏章,然后继续跟户部、工部来完善,定下规矩,照章办事。
在京城的台基厂附近拨了一片宅子直接做纺织厂由工部主事蓝琇主管,翰林院修撰林重阳监督,同时扩大了通州造船厂的规模,加大了大船的生产量,与南京龙船厂和清江船厂配合,生产皇家商船。
林重阳就知道他奏章里用巨大的利益来诱惑皇帝还是有效的,只要让皇帝知道海上贸易利润多多,不只是国内海上,国外以及那些伪倭寇都赚得盆满钵满的,如果朝廷不分一杯羹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倭寇不可怕,只要不禁海,保持了货物流通,就等于削弱了海盗们的力量。
之所以还有海盗没有灭绝,自然是因为通商力度还不够大,开放港口还不够多,政策还不够开放,导致利益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