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降十会 第288节(第3 / 5页)
朝中文武百官政见不同常常争吵, 无非是想为自己一方多争取利益,但迁都路上走水路还是陆路这都能一吵半个月,很没有必要。
谢禹珪自己是赞成走水路的, 他年纪大了, 不想折腾劳顿, 更觉得皇帝走到一半想起要体察民情纯纯是没事找事。
而骆意,明知皇帝信任他,他却不规劝皇帝, 袖手一旁看热闹, 也不知这是个什么心理。
“从建康到洛阳一路船行过来,大家多少都有摩擦与怨愤, 有个由头让他们发泄一下也好,以免接下来的路程摩擦更多。”骆意劝谢禹珪放宽心,吵架而已,没动手就行。
谢禹珪无语极了,你骆尚书的标准可真低。
“阿郎说,矩州派人送信过来。”
第297章
皇帝在洛阳行宫休整了几日, 突发奇想要改走陆路,欲一路体察民情抵达长安。
大臣们反对有之赞成有之,还吵起来了, 原本计划在洛阳停留十日变成停留了半个月, 而大臣们还没有吵完。
走陆路,这无疑加大了迁都的成本和难度, 反对者认为这是劳民伤财。
劝不了骆意,谢禹珪只能去劝皇帝。
皇帝在行宫赏花,对他所言之事顾左右而言他。
谢禹珪发觉,皇帝越来越不受门阀的控制了,皇权已有崛起之象。
倘若席荣还在,哪会有如今这乱糟糟的局面,那不是席荣说什么皇帝答应什么。
谢禹珪的如今的心思复杂到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一团乱麻的程度。
而赞成者就说, 皇帝这是心怀天下百姓, 想亲自看看大宋民生。
然后这些人就吵了半个月,没有结果。
在这些人为水路陆路争吵的时候,骆乔已经下令补给过的载着各衙门卷宗以及皇帝半数私库的楼船先行去往长安, 书令史等小吏也先走, 去公廨整理好等候上官。
骆意安抚找上来的谢禹珪:“谢內史不用着急,洛阳城风景也很美, 大家留下多欣赏一会儿也无妨。”
“现在是欣赏的时候么,这么吵也不是个办法。”谢禹珪双眉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