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十世纪新帝国 > 第四十一章 祭祖一(第一更)

第四十一章 祭祖一(第一更)(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现在的南京,周边的大小工厂多达上万家,包括制衣,民生,轻工业等各个方面,人口在八十万的南京城每日的消耗极为惊人,而且现在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邓森已经命令手下的建筑部规范化的对城市进行整理,就像之前的工厂区一样,南京的工厂区并不在主城区,而是在南京主城的东面止马营,在其西面的沙洲,在其南面的夫子庙附近,这个设定,可以使得城市在工厂区的带动下迅速形成。

也就是这样,仅仅半年多的发展,几个工业区已经形成十万人以上的卫星城市,并渐渐与主城相连。

工厂区,这里如同城市一般整洁,政府几乎每一个星期就会检查一次,邓森现在可以允许污水的排放,可以允许尘烟的存在,但是不允许污水横流,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杜绝污水,但是他相信过不了多久都会有的,人类的思想是无限的,只要你给予足够的动力。

第一个两年年计划已经制定并公布。

第一个两年计划:第一在一九一四年初步建成大型钢铁生产冶炼基地,马鞍山钢铁厂,同时要求达到年产一百万吨产量,同时在国营钢铁厂之外,支持民间建立大校钢铁厂,其钢铁厂将与马鞍山钢铁厂形成一个产业链,即普通钢铁厂,可以生产粗钢,然后以市场价销售给马鞍山钢铁厂,当然也可以自己生产民用钢材或者军用钢材。

押送满族皇室的战舰,最终在杀戮一番之后,继续起航,而南京方面则开始子紧罗密布的进行一次祭祖,明皇陵,到处精装检修,显得富丽堂皇,苏皖治内所有的城市就对此进行了宣传。

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势力对明皇陵进行祭奠,当然邓森在祭奠明皇陵的同时,也在明皇陵的旁边树立起汉唐建筑,各种雕塑几乎摆满了入口,宽衫大袖,锦装衣冠,处处洋溢着不同的文化色彩,几座宏伟的巨龙雕塑一飞冲天,到处悬挂着飞扬龙旗,以及田字旗帜。

一个巨大的会场也在布置之中,一排排的座位,高高的讲台,这是一个容纳五万人的大型露天会场。

“元首!此次祭祖各地百姓踊跃参加,如今已有二十万多人到达南京,各种安保措施也已经布置下去,祭祖前的阅兵仪式也准备完毕,共有六个旅参加,总兵员五万人,火炮一百零八门,装甲车四百六十辆,飞机三架。”张孝准负责军政事务,邓森要求的阅军其实也是再一次展示实力,以告诉那些遗老遗少安分些,毕竟邓森不可能将所有的遗老遗少抓了或杀了。

“很好!此次祭祖,乃是我大汉民族数百年来第一次盛大的祭祖仪式,断然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各种保卫工作一定要做好!孝准,看着吧,总有一天这个日子将会成为整个民族的荣耀。”邓森站在正在紧急施工的陵墓前意气风发,是他来到这个时代,是他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足以抵抗任何敌人的攻击,是他唤醒了沉睡的血性与意志,他要与民族同生同荣。

与此同时加大教育投入,要求每个镇最少有两所以上小学,每个县最少有三所以上中学,每个市最少有两座大学。经济方面,如今的苏皖政府季度生产总值是一千万美元,第一年之后要求达到一个季度达到五千万美元以上。在军队方面,第一年要求最少主力师装备最新武器,并扩军至六十万。煤炭计划,第一年还要开发治内的矿产资源,在东印度群岛进行大规模的矿不研究。,同时对国内的矿产也加紧探索,并进行油井探杳。并将南京,上海,徐州,杭州,苏州等国内五座城市建造成一百万人口以上大型城市,南海城(雅加达)、棉兰、巨港、西冷、万隆、三宝珑、泗水、古晋等南洋八座港口城市建造成二十万人以上人口城市,同时南洋土著人数从一千万减少到五百万以下,移民人口要求达到一千万人。

并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在五年计划…的第二年,要求达到年产五百万吨产量。与此同时教育投入再次增加,要求每个镇最少有四所以上小学,每个县最少有四所以上中学,每个市最少有两座大学。经济方面,要求达到一个季度达到七千万美元以上。在军队方面,要求半数以上军队换装最新式武器,军队人数不变。煤炭计划,第二年在东印度群岛进行大规模的矿产开发,要求尽可能的开发大部分矿产资源,并寻找到第一口油井。

这个两年计划…不可谓不浩大,不过也充满了血腥,土著的人数将会大规模的消减,这消减的人口去了哪里?不是被抓捕送到国内进行建设,就是被人道毁灭了。

“华夏五千年,我等沦陷二百七十年,今日将是我们第一次祭祖,以我们的觉醒,去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

“一亿五千万的血债,今日槽要偿还,后世子孙没有对不起先祖的在天之灵。”“用通古斯的鲜血,去祭奠曾经无辜死去的先祖们!”大街上,各种口号此起彼伏,无数爱国人士纷纷结伴呐喊,与此同时南京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对外开放,游客们在南京这座新生的城市中感受着民族的气息,感受着强大的感觉。

如今的南京,早已经不再是那个有着城墙的城市,而是一个现代化,正在迅猛发展的地方,商铺林立,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已经成为上海之后又一个不夜城。

苏皖政府的法令虽说较为严格,但是对于民众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不触犯法律,那么这里可以感受都〖中〗国从未有过的〖自〗由。

街道上,电车,汽车行驶而过,两面的建筑简洁而明了,兴隆路上,随处可见高达五六层的建筑,一群群衣装革履的年轻人出出入入,这是苏皖的上班一族,不过现在的南京建筑却很少见到上海以前的那般西化,而是一种以玻璃为主导更显得大方气派的新式建筑,是邓森以后世的建筑摸样建造的,而且在街道两边,随处可以见到充满民族文化的亭台休息处等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