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定风波(上)(第5 / 25页)
老臣工颤巍巍地双手举起玉芴,张口想说什么,有万千个理由应对,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百安大长公主并不在着意老臣工,抬眸,目光看向天地正和大殿之外广袤的天空:“我给你们十日,若实在不能接受女子为帝,十日之内,可上呈致仕信,我不追究本人及家族的罪责,族中若有有意入朝为官者,我仍旧张榜纳贤、既往不咎;十日之后,在其位者要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共展大业——各位莫要丢了身为男儿汉的脸面!”
百安大长公主一语既出,随即宣旨退朝。
意料之外的是,十日之内,无一人递交致仕辞呈。
噢?
武帝要从无字碑里爬出来掐你了哟。
老臣工快要被气死了,痛心疾首地哭道:“垂帘听政,已是让步!殿下莫要一时不慎,犯下遗臭万年的罪名!”
龙椅之后,珠帘微动,其后一袭深玄长袍、简单装扮的女人缓缓站起身来,单手撩开挡在面前的帘子,面容沉静,不急不徐地大步走到龙椅之前,俯视殿下如一锅粥的群臣。
“我给过男人机会。”
目光是投了,嘴巴是一点不敢张,话是一个字也不敢乱说——前车之鉴,眼里爬蛆,谁还敢水灵灵地蛐蛐?
国丧百日后,内阁之中便有人提议,建议百安大长公主择一旁系宗室的幼子教养在身边,扶持为帝,百安大长公主仍可垂帘听政,代子执政,至幼帝长成,百安大长公主也年逾花甲,可安稳交接权柄,功成身退。
此提议获朝中诸臣大赞,又搬出汉和帝原配、临危受命扶持幼子的邓后与还政于帝的刘娥,来将百安大长公主高高捧起。
此谏初出时,百安大长公主沉默片刻后宣旨退朝;谏言再出,百安大长公主二笑不言,责成退朝;
谏言三出,忠武侯乔徽跃众而上,年轻的高官紫袍加身,单手执玉芴,下颌高高扬起,余光瞥向一众老臣,嘴角撇笑:“尔等话中女子,邓后姓邓,刘娥姓刘,皆为外姓!尔等同仁,勿要忘记,殿下姓徐——和逍王、昭德帝,乃一个爹所生!”
百安大长公主未施粉黛,终于露出藏有细纹的眼角与额头,鬓发也隐有三五根银丝:“我给过两次——逊帝无能,白堕之乱,大魏十年才喘过气;昭德帝平庸,记吃不记打,弹丸小国险些骑在我大魏作威作福。去年,我接手朝堂,国库虚得连一支舰艇队都建不起,南北直隶当任的将领,分不清东南西北,更抬不动锁台、石枪。”
百安大长公主语气平淡:“更莫提文臣。三年前科举一甲头名的卷子,论农耕与水利之关系,共一万八千字,引经据典一百三十余册,可谓是字字有出处,句句藏典故——我却捡不到一句得用的举措。”
“两隶之外,农户一年的收入只有三钱银子,一家六口一年只能吃十五个鸡蛋,冬天全家人脱光了抱在一团取暖,不敢外出捡柴禾,因为雪大,稍有不慎便可冻紫双足,无钱医治便要么瘫,要么死。”
百安大长公主笑了笑,素日着妆的面颊终于看到了岁月沧桑留下的法令纹:“这就是你们男人治理的江山。”
“治理得真好呀。”
有老臣工颤颤巍巍开口:“此为何意?莫非殿下意图登基为女帝!?”
乔徽眼风一扫,身侧的西交大营骁骑卫首将胡华亮率先踏步上前,躬身抱拳:“殿下苦耕北疆二十载,杀脱脱老儿,平玉门关之乱,又下东南定倭寇,开海禁、强国基、诛佞臣、接万国朝奉——微臣恳迎殿下登基!”
随后户部、兵部、鸿胪寺、西交大营、京师禁卫营三十余人皆跟从而出。
天地正和大殿之上,“微臣恳迎殿下登基”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老臣工攥紧左胸口,瞳孔放大如将死之人,半晌喘不上来气:“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女人怎么能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