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九十三章 养廉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第九十三章 养廉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百姓需要做重阳糕,带儿子看望先生,送女儿回娘家。

金陵。

天界寺住持宗泐安排人将两千贯钱送入东宫,朱标拿着一封书信,命人抬着两千贯钱到了坤宁宫。

赵谦见骆韶等人一动不动,看向顾正臣:“县尊,若此举……”

“拿钱

,该回哪里回哪里去,日暮时各自回家,明日点卯后登高。”

顾正臣一拍桌子,发了脾气。

赵谦、骆韶等人见状,也不再客气,各自拿钱,谢恩之后离开二堂。

县衙的土地祠,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朝廷对待贪官使用的酷刑之一是剥皮揎草,把皮剥掉,塞上稻草,而“稻草人”摆放的位置就是土地祠!

句容县衙还没有稻草人,但有些府县已是出现!

骆韶不无担心地看着顾正臣,提醒道:“县尊,这样做的话,恐怕不合适吧?”

顾正臣摆了摆手:“放心拿吧,这是朝廷给你们的养廉银,不是本官给的。”

顾正臣见箱子里还剩下几贯钱,对顾诚说:“数四贯钱归入咱家账上,另外去备点菊花酒,重阳糕,摘一些茱萸回来。”

顾诚欢喜地答应。

重阳节,后世人不怎么重视,连个假期都没法定。但对于古代而言,这可是大节日,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极是重视。

老朱在重阳时也不办公,毕竟是祭祖节日,他也需要找个地方和朱五四唠唠嗑。

士人需要插茱萸,登山秋游,赏菊,喝菊花酒。

“朝廷?”

骆韶、陶贞等人无语。

朝廷会舍得给吏员钱,还是四贯钱,开什么玩笑。你一个七品知县,一个月还不到四贯钱,我们不入流吏员,朝廷会给这么多?

打着朝廷的招牌,办着朝廷不准许的事,合适吗?

刘贤不管这些,谢过顾正臣之后,点数了四贯钱,周茂见状,也伸了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