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倒斗三大门派(一)(第1 / 1页)
曹操的部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现在已很难想象。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西汉盛行厚葬之风,但凡家境殷实的,少不得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据传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为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持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有其事。由此看来,曹操盗墓是个不争的事实。
景帝的意思是说,死后要把皇帝之位传给梁孝王。酒场上的话,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谁也不会完全当真。梁孝王当然也不会笨到相信这句话,但谁不喜欢听好话呢?“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只是让孝王死不瞑目的是,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实现他的帝王梦,生前遗憾身后补,因此,梁孝王把自已的陵墓修建得有如皇帝的王陵一样豪华。梁孝王的墓在芒砀山群的保安山南山东侧半山腰,坐西面东,距山顶20米。梁孝王墓南北最宽处(回廊北耳室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处3米,总面积约650平方米,总容积约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10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在回廊与各室之间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据说,曾有人进梁孝王墓后几天走不出墓道。
与其它梁王的墓葬不同,汉梁孝王墓前有庞大的寝园建筑。这些建筑是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专人管理。按照当时的规矩,只有帝王的陵墓才有资格建寝园。梁孝王墓之所以建有寝园,当然是因为一直忘不了他的帝王梦。
西汉自景帝开始,帝陵后陵都筑有陵园。一般来说,陵园都是宫城的缩影。汉代早期的寝园就在陵园内,位于陵墓的附近,属于陵墓的主要礼制建筑,又称为陵寝。寝园主要用于祭祀。
一般的王陵都是劈山后用巨石修砌,但梁孝王墓不是这样。梁孝王墓“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独特、布局之对称,都是罕见的。
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现在来看梁孝王墓,仍然能看出当年的恢宏气派。梁孝王的寝园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基址有前庭、照壁墙、主殿、配房、天井、寝殿、庖厨等组成。在此建筑基址的外围是一周单面出檐的走廊,再外边是一圈寝园围墙。
书里并没有对盗墓三大门派进行详细讲解,现在本章为大家系统讲解一下盗墓三大门派,以及系统地归纳一下关于倒斗的黑话、工具等等。
首先是倒斗三大门派中得翘楚,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摸金校尉盗墓主要依靠观风水辨气象,以《易经》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摸金校尉的起源更是可以追溯到西汉的时候。永城芒砀山西汉王陵墓群,位于永城芒砀山境内,从汉梁孝王刘武时候开始,梁国基本所有王连带都安葬在这里。梁孝王是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景弟的同胞弟弟,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有着自己的遗憾。梁孝王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荣登九五。
于是生前遗憾身后补,既然在现世无法“圆梦”,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规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过过皇帝瘾。
梁孝王墓、梁孝王夫人:李王后墓等斩山作廊,穿山为藏,工程浩繁,规模宏大,形成年代早于明十三陵1300年,构筑规模大于明十三陵四倍,被中外考古界称誉“天下石室第一陵”,并且,陵内设有中国最原始的冰窖和最早的坐便厕所。墓冢凿山而进,规模宏大,汉墓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寝园基址均为青石砌成,主殿前后还保留有青石台阶。整个基址范围内遍布着绳纹板瓦、简瓦的残片和一些卷云纹瓦当。基中部分筒瓦的脊上模印有“孝园”二字,说明这是专为梁孝王寝园建设而烧制的。总而言之,梁孝王墓是开凿得比较早的大型石崖墓,它由墓道、甬道、门道、主室、便房、回廊等组成,是按照汉代皇帝的墓葬规格来建造的。梁孝王墓以主室为中心,以墓道、甬道为中轴线,把我国传统的地上建筑布局用于地下。这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几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开山采石经验;二是排水设施非常合理,说明当时对山体的走向、山水的流向有了足够的认识;三是墓室南北对称,每个墓室四壁垂直、室角为直角,说明工匠们已经有较先进的测绘技术和测量工具。
就我国目前发掘的古墓当中,属于王侯级别的寝园建筑还是十分少见的。梁孝王墓寝园建筑基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王宫建筑布局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曹操派兵首盗梁王墓葬在三国争霸初期,曹操的势力范围仍然很小。有些时候,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
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三国时代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王墓葬的盗墓者。汉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墓室。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
陈琳在檄文中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这个墓群的标志性墓葬是梁孝王刘武的坟茔。刘武是文帝之子、景帝之弟,坐拥300里江山,富可敌国。刘武的陵墓形状之巍峨、陪葬之丰厚,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汉梁孝王刘武都是一个悲情人物。
梁孝王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的参与,才有了“文景之治”。但毕竟,“文景之治”不是“孝王之治”。
梁孝王虽然绝顶聪明,但他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他的悲哀在于,他有一个太能干的父亲和同样了不起的胞兄,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好国家。就算是有着遗憾,贵为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还是享受着超出一般的优厚待遇。
据《资治通鉴》载:“(梁孝王)每入朝,上使使持节以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射猎上林中。”和景帝同坐一辆车,那是什么规格!据说,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就是梁孝王,而景帝也非常喜欢这个能干的弟弟,所以窦太后、景帝、梁孝王母子三人常常在一起吃饭喝酒。公元前155年,母子三人又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亲情荡漾之时,景帝情不自禁地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