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 / 2页)
他兴奋的颁下旨意说:“朕览塘报,贼攻宁远甚急。当被城中道将诸臣协心设法炮打火攻,贼营少退,危而得安,且运焚寺中粮米,不为贼虏之资,遍凿近岸坚冰,潜消过河之患。”
“袁崇焕血书誓众将士协心运筹师中,调度有法,满桂等捍御孤城,矢心奋勇,虽未尽歼逆虏,然已首挫凶锋。似此忠劳,朕心嘉悦。今特赐奖谕,仍著该部从优升叙,照旧供职。户、兵二部发银十万两为犒赏之资,用鼓战气。”
“其经督镇道诸臣还要大家倍加细心料理,相机接应,以为宁远声援,以固山海保障,务在万全,期奏肤功,切不可以小胜自满,仍锐意灭贼,全复疆土,庶仰雪三朝之耻,慰朕宵旰之怀。兵部马上差人前去,银随后解到。钦哉!特谕。”
(袁崇焕一边给魏忠贤修生祠,一边又可以冒充东林清流,两边得利。确实是高手中的高手。)
魏忠贤这个人不是个糊涂人,他虽然没有在成团成团成坨成坨的全面谎言中看到真相,但是他看待事物的眼光是现实角度的。
在魏忠贤看来,这次所谓的“宁远大捷”,肯定又是辽东军事门阀和辽东文官集团一起忽悠朝廷的产物。对于魏忠贤来说,他不需要费力气去了解战争的细节。他只需要了解辽东那边的开销就足够他进行判断的了。
打仗前,朝廷给辽东拨了不少的粮食和物资。打仗中,朝廷仍旧给辽东拨了不少的粮食和物资。打完仗了,辽东反而向朝廷要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魏忠贤又不是没有处理过打仗的事情。1625年朝廷平定了奢安之乱。朝廷当年对西南地区的军事支出就出现了大比例的下降。那可是动不动就剿灭成千上万叛贼的大战。现如今呢,辽东那边说是打了打胜仗。可是打完了这场歼敌实际上还没有五百人的大胜仗之后,辽东方面却像疯了似的向朝廷要求调拨军粮。
这几年朝廷往辽东调了多少粮食,魏忠贤心里可是有数。就是所有的,加上有的没的,各种空额空饷的账面部队,不超过十五万人的辽东军队就是打上十场这种规模的大仗,都不应该出现军粮紧缺的情况。
而且,如果真的打的是大胜仗的话,现在辽东方面向朝廷要的应该是银子和封赏,而不是疾驰火燎的向朝廷要粮食。很明显,这帮混账东西打的这场“大胜仗”,把朝廷几年来拨给辽东的几十万石的粮食给打没了。
封建制度这套谎言体系的特征就是,所有处于这套体系的人,都必须为体系内所有的谎言负责。魏忠贤就是知道真相,心里为了大明朝,为了木匠天子的家当遭受损失而感到实实在在的心疼,他也没办法揭露这个谎言。
更让人郁闷的是,魏忠贤不仅不能揭露这个谎言,作为目前明帝国的掌舵人,他还不得不帮着这群混账东西圆谎,帮着他们擦屁股,和他们一起忽悠不是那么缺心眼儿的至少有六级工水平的木工,大明朝的法人代表天启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在本职工作(木匠)之余,也是比较关系国家大事的。他听了打胜仗这样的消息,自然是非常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