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2 / 3页)
黄家人身上确实有生意人的和气圆滑不假,可是这也是分对象的。孙黄氏在黄家几次表现出冒犯来,不高兴的黄守宗就不再允许孙黄氏登门,彻底和孙家人断绝了来往。
几十年都过去了,到了如今这个人人艰难家家难过的青黄不接的年月,孙黄氏突然登门借粮,黄家的小字辈没有办法,只能对她实话实说,言明自家的米缸里面也是见了底的。谁也没想到,孙黄氏五六十岁的人了还是那么没脑子缺心眼,居然跑到老太爷那里去嚷嚷去了。
看着头发斑白满脸皱纹的侄女在自己面前大声的哭嚎,黄守宗心里叹了口气。自己这个侄女是黄家的姑娘里颜色最好的一个。不仅颜色好,而且她娘也狠心,早早的就给他裹了小脚。正是因为这颜色和小脚,她才得以嫁到好人家去。
当初自己的侄女在自己家面前一副心高气傲的样子,把家里的女人都给得罪了。黄守宗也是为了家宅平静才硬顶着损失户部小吏顾客的压力,和孙家断了往来的。所以这要说起来,在他心里他还真就就不怨孙家人,而是觉得自家的侄女不懂事不会做人。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看着嚎啕大哭,也到了做祖母的年纪的侄女,黄守宗也心里早就没有什么负面的情绪了。他让孙黄氏站起身来,对她说道:
在封建农业社会里,一个人能活到八十多岁,还能保证头脑清醒身体健康的,这是很少见的。要知道,以帝王至尊的身份和条件,明代帝王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而以“能活”而著称于世的满清皇帝的平均寿命也才五十来岁。像黄守宗这样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耳清目明的状态,也只有现代社会的老人们可以媲美了。
活了八十几岁,一辈子干的又是做生意这样的事情,黄守宗的人情世故可不是一般的毛头小子能够赶得上的。所以即使知道家里的情况不好,可是黄守宗还是不懂声色的好吃好睡。他想的很明白,家里如今的日子可是已经到了死不起人的状况了。一旦自己在这个时候咽了气,光是操办个白事就得把家里折腾垮了。
正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死给儿孙带来麻烦,所以黄守宗每天除了吃好睡好之外,还会在自家后院溜溜弯锻炼锻炼腿脚。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黄守宗这样明白事理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智慧。他的一个今年已经五六十岁的侄女就是这样的人。
1632年四月里的一天,早就已经嫁出去多年的黄守宗的大侄女孙黄氏就跑到黄家借粮食来了。
“我不管家事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家里什么事情,都是老大家的小六子做主。但是既然你要和我见面,那我就听你说说出了什么事情了。”
事情说起来也简单。大顺朝现在缺钱缺粮,而且高迎祥大皇帝想要学习儿皇帝石敬瑭,向复兴党买粮买米,送钱送礼。但是高迎祥大皇帝又心疼自己的腰包,所以他就想到了“拷饷”这个好办法。
“拷饷”这个事情,闯军方面早就进行过大量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知道,别看衙门里管事儿官儿地位好像非常的尊崇,但是在中低级官僚这个层面上,这些小官儿的家产还真的就未必有底下的吏员们丰厚。
所以大顺朝的“京师大拷饷”行动,不仅包括目前所有的前明官员,各个衙门里的大小吏员们,也是“京师大拷饷”行动的目标。
孙家人是从成化年间开始就在户部任职的。到了孙文举这一代,孙家人凭借着在户部的根基,几代人吃拿卡要下来也是真的积累下上万两的家产。原本大顺朝建立之后,孙文举和其他那些各部的吏员一样都被新朝廷接纳,继续把持着基层的岗位。没想到突然之间天降横祸,一群大兵冲进了孙家,二话不说的就开始抄家“拷饷”。
孙黄氏年轻的时候通过黄家的那个在吏部当差的亲戚的关系,嫁给了一个户部的年轻吏员。在黄家的姑娘里面,就属她嫁的最好,日子过得最舒服。
六部吏员别看大多都是秀才出身的底层读书人,可是这些人常年累月的把持着基层的位置,使得这些人在自家人世代把持的位置上通过各种吃拿卡要,一个个都是一幅脑满肠肥的样子。
孙黄氏的丈夫,一个叫孙文举的户部吏员就曾经在和黄家人喝酒的时候吹嘘过什么各省高官的打赏啊,什么地方衙门的孝敬啊之类的话,黄家人可以说是听得满耳朵都是。
孙文举也真不是吹牛,孙家的日子过得也确实是不错。这样一来,在黄家人面前,作为侄女婿、侄孙女婿的孙文举因为瞧不起黄家人的生意人身份,肯定就会在言谈中表现出非常失礼的不恭敬来。
孙文举瞧不起黄家人,黄家人倒也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但是嫁给而孙文举的孙黄氏也染上了自己丈夫的毛病,在自家人面前趾高气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