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平津血战(一)(第1 / 6页)
(二)将可供6个月用的弹药屯置长江以北三分之二,以南三分之一。如果兵工厂一旦被摧毁,则从法国、比利时购买军火,经香港、越南运回国内。
(三)准备后备兵员100万人,军马50万头和6个月的军粮。
蒋光头这次是铁了心不向日本人低头,如果日本人硬要他低头,硬要华夏丧失主权,他决意拼死一战。他这么想,可华北地区的9军却背着他向日本人做了让步。7月11日下午,张自忠代表9军与日方达成了屈辱协议,不但同意道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及取缔抗日团体等,还答应了日军宛平城、回龙庙不驻扎华夏军队的无理要求。
并道:“今后倘有敢再妄议此事者,以汉奸论处!”
196年,宋哲元在天津为母亲作寿时,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亲自上门祝寿。乘宋哲元不在时,他将一只据说是日本天皇专门从东京派军舰直接送来作寿礼的大瓷花瓶强行留下。
宋哲元知道后,要把这寿礼退回去,旁人劝说不可如此,怕伤两国和气。宋哲元一气之下,便把瓷花瓶给砸了。
李卫东临走之时,与宋哲元促膝长谈,宋哲元方才如梦初醒,了解到日军用心险恶,也了解了南京ZYZF真正抗战的决心。
但此时为时已晚,日军5个师团10万余人,已浩浩荡荡地进入山海关,扑向华北。平津城下,战略态势已发生根本性逆转。
宋哲元耍了一趟花枪,不但晃死了华北驻屯军原中将田代皖一郎司令,还晃猛了蒋光头和李卫东。
197年前,蒋光头先是忙于“JG”,后又忙于进行抗战准备,迫切需要时间,需要有人先与日本人虚意周旋、稳住日军,因而指示他凡遇日军挑衅,多退让,不轻言抵抗。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因为ZY的这个指示,使日军在华北得寸进尺,日益嚣张。
但从私的角度说,宋哲元心里还有本小账。
宋哲元是西北军旧部,冯玉祥的老部下。冯玉祥几次倒蒋,与蒋光头“拔刀相见”,蒋光头不可能无动于衷。但蒋光头的政治伎俩,当时的高层军官都清楚,冯玉样倒蒋,蒋光头绝不会杀冯玉样本人,那样做目标太大。
但冯玉样的旧部,作为冯玉祥倒蒋的资本,却跑不了。蒋光头为一件事会记上10年,只要时机一到,是定要收拾这些非蒋嫡系不可。195年6月,蒋光头找了个借口兔去了宋哲元察哈尔省ZX的职务,就再次给宋哲元上了活生生的一课。难堪和怨忿中,宋哲元开始与日军接触,想挟日人以自
有利的战机由于9军的前后摇摆不定,已悄然从手中逝去。
等待9军官兵的,是四面被围的艰难处境和被动挨打的不利态势。
在说蒋光头,此时已经不再是一年前的蒋光头,抗战在他心中,已经是头等大事。
7月10日,蒋光头再下决心,就全面抗战事宜,又采取三项紧急措施:
(一)编组战斗部队,第一线为100个师;预备军为80个师,7月底前,组建好大本营和各集团军、军团等。
重,窥探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说到底,宋哲元不愿丢掉西北军经营多年才建立起来的华北地盘,更不愿惹恼了日本人或南京ZF,丢掉军队老本。
作为旧华夏的军人,宋哲元仍未脱掉旧军阀的陋习。军队、地盘是他的命.根子,是他安身立命的资本。为这一切,他艰难地在两个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手中周旋着,应付着。为此,他既要混迹于日本人中,多少背几句“汉奸”的骂名,也要代表华夏ZF与日本人对抗一阵,被日本人骂为“不重情义”的滑头。
从心里说,宋哲元在与日本人交往中,一直把握着分寸。他既不愿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不愿让国人骂他是汉奸、卖国.贼。当年,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后,有人别有用心地怂恿宋哲元的弟弟劝其像蒋光头、张作霖那样,发行“宋委员长就职纪念邮票”。
宋哲元一听,大为恼火,声色俱厉地对弟弟道:“冀察是地方政.权,受ZYZF节制,怎能滥发个人纪念邮票,给世人说我宋某割据一方,破坏统一!……ZY命我尽力折冲,争取年时间,使ZF做好抗战准备,我才奉命出来干这挨骂的差事!并以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自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