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官员(第2 / 3页)
天气渐渐寒冷起来,赵国的各项政策也在稳步的进行着。徐州之地,也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稳固下来。赵国派遣的官员已经基本上掌控了徐州各地,而徐州原本的官员,除了半数因为种种原因,被革职掉之外,其余半数职位高者则折返幽州城等候赵国中枢安排,职位低者,则在各地协助赵国的官员治理地方。毕竟,他们作为徐州本地官员,对于徐州的了解,远非赵国的官员能比。
而李芳宗等数个在赵国查察的底细相对不错的原楚军高层官员,则依旧在徐州上层管理徐州民生政务。当然,徐州赵国官员高层,政、军、司法监察、税务等体系,原楚军官员,也不过是其中之一政务罢了。
此次赵王诏令,让赵国各地官员不论所处何地,是否有异常情况,都必须如幽州朝集,也让身处徐州的原楚军官员一阵心惊。
“巡抚大人,你可是我楚军诸官员之中在赵国地位最高的,可知晓此次赵王诏令,是何目的?”巡抚衙门,不少楚军出身且留在徐州为官的官员都向李芳宗请教。
李芳宗脸色淡然,看了看眼前巡抚衙门内的六曹判司,淡声道:“怎么?赵王诏令,自有赵王的道理,你们有何担心?再说,这朝集之事,也是赵国的规矩,本属常理,你们惧怕什么?”
“王上,此等官员,必须严惩不贷,不处理,则愧对赵国万民。”裴毅愤怒的说道。裴毅虽然上了年纪,有一些僵硬之处。但是,裴毅也是中枢官员之中,为人最为正直之人,其性子较为耿直,也较会为百姓考虑。
吕子良、杨望清等人也齐声赞同裴毅的意见。他们很清楚,赵王此刻依然是怒火上涌,任何人阻拦,都不会有好果子。另外,这些地方官员也有些实在太过分了。看了赵询传下来,由暗影司和鹰眼司查察的结果,吕子良等人也不由暗自为这些人默哀。
赵询点了点头,冷声道:“看来,还是本王查察的不够啊!幽州城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无处安排,西域两州,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在边塞之地教授异族汉文化。现在正好,他们感觉自己的位子做的太容易了,欲壑难填,那就换人上。”
“对了,在大赵时政报上说一说将士们的辛苦,也说一说在边塞之地那些教书育人,说一说他们为我大赵在边塞之地立足所做下的贡献。本王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臣,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贪赃枉法之徒。”
“年终快到了,也到了朝集的时刻了。传令下去,此次朝集,不管我大赵治下何地,不管发生了何时,府尹以上品级者,必须入朝。哼……就是死,也要死在前往幽州城的道路上。”赵询脸色阴沉的轻声道。
“大人,按理说,向我们徐州这样新进纳入体系的地域,赵国朝集,一般在开始是无需参加的。毕竟,地方稳定才是根本。我楚军降赵官员,现在大都在幽州待命,而我们……”
李芳宗脸色一冷,沉声道:“摆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再提及你们楚军的身份。要知道,现在,你我都是赵国臣子。记住,小事不注意,定会出现麻烦。”
“至于赵王诏令,你们无需担心,就算是担心,你们也无力抗拒。再者说了,此次朝集,整个赵国臣子,凡府尹以上的地方官员都要入朝,又不是刻意针对我们,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此次入朝的是我李芳宗,又不是你们,你们害怕什么?”
“大人,虽然是你入朝,但是,你也是我们这一系的首领,要是你……你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也难逃……”
李芳宗冷声打断了下面的话:“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无需你们担心。赵国既然留下你们在地方效力,是看重你们的能力。要是自己做的端,行得正,你们有何好惧怕的?好了,此事无需再议,都下去做自己的事情把。”
大赵朝集,则是继承大燕旧制。每年年终,皆令地方州府以及主官和武将入朝觐见。若边塞之地情况紧急,疑惑地方水旱灾害,则主将或主官留守,它官代之。皆以十一月底至于京都,十二月一日如吏部,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随陈其功绩于殿庭。
不过此查出的情况,让赵询极度的恼火。赵询现在才算是明白了,为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用直属与自己的密探、暗卫,这完全都是文武百官给逼得。赵询也明白,为何历朝历代皇帝手中的亲卫、暗卫都不会有好名声。
除了极少数是真的祸害了百姓之外,其余的,只怕都是因为他们“祸害”了天下文官。毕竟,皇帝手中的亲信,会与普通的升斗小民一般见识?难道从普通百姓手中获取的好处要比文武百官手中少?难道在普通百姓身上比文武百官身上更能显示他们皇家鹰犬的威风?
这些官员祸害的是百姓,同时也是在祸害皇帝,在挖皇帝的根基。赵询要是能放过他们,就是在为自己送上死路,或者说,在为自己的大赵送上死路。天下还没太平,下面都已经成了这样,要是天下太平了,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呢。不管如何,赵询先要给赵国官员震上一震。
在赵询的密令之下,暗影司和鹰眼司都开始扩大规模,同时,也对各地官员开始暗中的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