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捷报频飞喜讯传(第2 / 3页)
“千真万确,现在得的还只是军报,军情是从长江至涪州,再越巴山,至洋州,再经子午谷越南山,方才送入长安,臣观上面时间,捷报乃是八日之前传来的,想来剑南节度使的捷报,也很快就要到了。”
“走子午谷……”李隆基先是一笑,这条路他很熟悉,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新鲜荔枝极难保存,便是从涪州走这一条道路送到长安的,前后时间,不过三日。
但旋即他就收敛起笑,因为李林甫后边一句话提醒了他,剑南节度使的捷报,也应该到了。
“哈哈哈哈”这消息让李隆基甚是欢喜:“太和城已经夺下来了?”
“太和城已被推平,所有砖石皆被取走,叶十一欲在其南筑新城,以制洱海之地。”
“我知道,他早前离开时便上奏过,欲以滇南泽、洱海为中心,各筑一城,辖治周边,此二城须由朝廷任命官员,总督周边民政事务;另外再委任云南团练使,兼为云南兵马使,负责军务。”李隆基记得叶畅当初提出的治理云南的方法,当下道:“好,好,我原以为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平叛,不曾想他只用了四个余月就成了……犬戎那边可有反应,想来犬戎须得增兵剑川了吧?”
他很清楚,云南完全被大唐控制,会对犬戎产生多大的压力。犬戎对大唐最大的优势就是高原的地理环境,大唐士兵虽然英勇善战,却不适合高原的地理,总是生病而死。但得了云南之后,云南的蛮人亦是习惯了山地高原生活,他们可比汉军更适应高原作战,若大唐将这些蛮人编成军队,使之为前锋攻打犬戎,犬戎今后就有罪受了。
“犬戎不可能增兵剑川了。”李林甫脸色虽红,但神情却甚为镇定,他平静地道:“叶畅先诱犬戎神川守军来援南诏,然后使高适奔袭铁桥城,先在洱海之畔大败犬戎援军,又追袭至铁桥城下,夹击犬戎,斩首万余,俘获三万,神川、剑川,已为大唐疆域矣。”
王维面色平静:“乃是叶畅之《海权论》,文章至今不过四个月余。”
“四个月余,也就是在剑南时写的了,他倒是悠闲,出兵打仗时还有闲心写这个……前些时日说收复了滇南泽,准备在那筑云南城,也不知如今战况如何了。”
李隆基的话,立刻被脚步声打断,他扬眉望去,却见高力士一脸喜意地过来。
在高力士身后,则跟着李林甫。
李林甫如今分外显老,精力也日渐不济,自从两年前病过一回后,如今是小病不断,隔三岔五便会卧床休养。这让他人瘦得相当厉害,也让他显得更加冷肃严厉。李隆基现在其实很不喜欢李林甫,但急切间,又寻不着可以替代李林甫的人。
“什么?”
李隆基手中原本抓着一把米,准备扔给斗鸡场里获胜之鸡的,听得李林甫说到这里,他手不自觉一松,那把米就滑在了地上。
他自觉此生文治武功,古来帝王少有,但在犬戎身上,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憾事。如今叶畅杀、俘近五万犬戎,又夺了神川、剑川,此等功勋,足以弥补他心中的遗憾了。
但胜利来得如此突然,战果如此辉煌,他又有些不相信。若不是叶畅一向以来的信誉,他几乎要以为这是谎报功勋。
定了定神,他肃然问道:“此事真否?”
今日李林甫的神情也是极为欢喜,脸上带着一股异样的红。
“李卿、高卿,你们二人怎么凑到一块了?”李隆基狐疑地看了高力士一眼,他知道高力士与李林甫向来不是一条心的。
“奴婢在外正好遇着李相公,听得他有好消息,便一起来了。”高力士年纪虽然也大,但精力还很旺盛,腿脚也快,听得李隆基问,便笑着道。
“好消息……那必是叶十一那儿有军报传来了,李卿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李林甫下拜行礼,然后贺道:“恭喜陛下,逆贼阁罗凤已授首,其余大小逆党,叶畅亦尽数诛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