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月夜闻琴(第1 / 2页)
此情此景,人与境合之后,孟浩然那首《夜归鹿门寺》不期然的从脑海中浮现出来,竟让唐松起了吟诵之思: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樵径非遥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酒喝的多了口中就干,唐松就这样在半夜里给渴醒了。他也没喊早已睡熟的庄海山,循着唐嵩留下的记忆来到隔壁充作厨屋的茅舍中猛喝了一气瓦缸中的山泉水。
清冽的泉水入喉真是畅快淋漓,但睡意也随之一扫而空。算算从下午睡到现在最少也得有六七个小时了,这一醒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睡着,唐松遂也就打消了转身回去再睡的打算,推开厨屋的门走了出去。
今夜正值月中,满月高挂,屋外好一片月光,放眼望去,林木都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银色,汩汩的山泉反射出粼粼的波光,林木与山泉间的樵径小路清晰可见。
人生难得几回醉?经由此前的那一醉,唐松烦闹难言的思绪俱已散尽,此时满心正是安宁祥和的时候,再见这圆月之下,林泉之间笼罩着淡淡的静谧玄幽之美,恰与心绪合而为一。
就在草庐前静静的欣赏了片刻后,他便迈开步子沿着清幽的樵径向八卦池走去。
月夜山林,一片静谧,唯有唐松清朗的诵诗声悠悠回响,流播极远。
“唐朝的诗,诗的唐朝,果然不错,就连我这后世忙碌不堪的俗人穿越到这个时代居然也忍不住的附庸风雅了”,唐松心底的自嘲还没结束,便听前方远处一株古松后有人抚掌赞道:“好一个樵径非遥长寂寥,所抒隐逸情怀清闲淡素,脱尽人间烟火。实是近年来难得一闻的绝妙好诗,足可与这子夜琴声并称二绝,只是此山此夜,此时此刻却绝非你这一个幽人”。
看来穿越也不是全无好处啊。若是后世又怎会在满月之夜歇宿山林,更别说夜游林泉了。但若非如此又怎能欣赏到如此林泉清幽的自然至美?
即便后世真有这样的机会,但心里总想着还有多少事情没做,那些事情明天又该怎么做,加之人心都浮躁,就算是再好的美景也品味不出吧。就如同参加那些旅游团的旅游,即便走的是名山大川,也不过走马观花罢了,看都是草草,遑论赏了!
归根结底,人活的是种态度,人生的态度变了心境也就变了。世间从不缺乏美,也不缺发现美的眼睛,但浮躁的社会里缺少发现美的心境。一切都是太匆匆,脚下匆匆,心里更是匆匆,总想着走的再快些赶到路的尽头去找未来的美好,却不知道那路就跟人的欲望一样是永远走不到尽头的,生命中的美好其实就在脚下就在身边,却被那太匆匆的脚步忽略了。
总是在满怀憧憬,却又漫不经心的不断错过。人生啊,何必总是太匆匆,最终徒留下两鬓斑白,满脸风霜,却一无所得。
轻轻一声叹息,唐松益发放缓了脚步静静享受着周遭亘古长存,却又不需花费半点银钱的自然至美。夜色渐深,林间缓缓升腾而起的雾气渐渐笼罩住了小径两边的青松,如水月色的洗照下,整个松林如烟如幻,美不胜收。不知不觉之中,八卦池快要到了,传说中当年庞德公遁避尘世归隐鹿门山后就是在此处结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