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石破天惊的安排(求月票)(第3 / 5页)
进
苏味道年近五旬,身形魁梧而不肥,面如冠玉,须髯飘飘,实是堪称美风仪。这人进了小堂后,便即快步趋于帘幕之前,俯拜于地口呼万岁不绝。
罢了,平身吧,武则天叫起苏味道后也无废话,径直道:今科取才情弊太深,朕意罢废之拟于一月之后重开科考,此事就交予卿家了
一听此言,苏味道当即色变,驱前两步急道:陛下,科举乃抡才大典,何等重要若轻易罢废,轻则招致天下物议沸腾,重则大损朝廷及陛下威严。此事臣固以为不可。伏请陛下收回圣命
听到这最后一个布置,唐松明悟过来,看来宋之问之所以能突然杀出成为今科主考官之一,根子是在武三思身上。
明白了这个根底再想到武则夭这谴使一问,真是意味深长尤其是最后那个面答使者,不得迁延迟疑的注脚更是神来之笔。
使者一到劈面就问,武三思急切间根本没有深思的时间与余地,此时无论他怎么答,都能从中窥探出其人的本性。
而且这一问本身就不好答。站在武三思的角度,不管对宋之问是杀是保,其间的选择都是干难万难
唐松正思忖时,武则天最后的一道敕令随之而下。
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既有其实,又有其名的女皇帝,武则天绝非侥幸
耳听武则天已经看完考卷,并给出了这么个考语。唐松心想着下面自然该是问询于他的时候了,孰料他依1日是没人理会。武则天说完考语后便转过话头儿向上官婉儿吩咐道:传苏味道。准其于富城骑马,速来
帘幕后有跪伏于地静等使唤的太监宫女,上官婉儿遂指了一个素来沉稳的太监去办此事。
武则天还是刚才那风格,要么不动,一旦开始理事后便是雷厉风行,中间几无停顿。
拟敕给事中李峤为人首鼠,无人臣之德,着即出为琼州司户参军
拟敕,庐陵王清心自守,着赐蜀锦百匹,钱十万,新罗参十支,女乐一部。此敕悉传六部,务使百官周知
臣女领命
上官婉儿牢记了武则天接连不断的三道命令后,便自去一边备有笔墨纸砚的书几上拟写敕令。
一时间,整个小堂又安静下来。至此,唐松仍然是无人理会。
恰在上官婉儿拟好敕令交由武则天御览罢用印之后不久,一阵小碎步的声音传来,有小黄门进来禀说苏味道已奉召前来。
准备君前问答落空的唐松听到这敕令,不免要替李峤悲哀一下,唐代的琼州便是后世的海南,可是这时代人眼中的天涯眼角及不毛之地。此时唐朝海南岛的条件之艰苦,远非后人所能想象。这一情况即便是到北宋也未有根本性改观,只看苏轼的贬谲诗便知道了。
贬往海南,还只是官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司户参军,这可是比贬到岭南更远更狠对于李峤来说,实是不折不扣的远窜,最终还能不能回到中原,回到洛阳,那就纯属天意,要看他的命数了。
唐松顾自感慨,武则夭的敕令却是一道接着一道,就从这一点上便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位圣神皇帝雷霆霹雳般的治政风格。
要么就是不动,隐风雷于九天之上:一旦动起来便是狂风暴雨,毫不给人半点喘息的时间。
谴使,问梁王武三思:今科取才弊情甚深,学士宋之问难辞其咎,尔意当如何处断宋之问命其面答使者,不得迁延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