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隐相 > 一百二十七章 斗诗

一百二十七章 斗诗(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是公主府的那大汉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那大汉口中说请,举止之间却没给半点拒绝的余地。唐松不愿在此露了相,也想看看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遂就起身跟着那大汉而去。

少年气盛谁肯让谁不过片刻功夫,两副并在一起的座头上就堆满了钱财,终究还是国子学生家底更厚实,是以仅从押注的钱财看来,八老的声势就远胜唐松。

后世里唐松曾在史书中看到过旗亭画壁的记载,说的是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却难分高下。某一雪天,三人相逢于道左,遂同往道旁之旗亭共饮。

旗亭内有富贾宴饮,中有四乐伎歌诗助兴,唱奏的都是时下有名的曲子。三人私相约定:你我三人俱有诗名,然一直难分优劣。今天且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被唱到最多,便为优胜

片刻后一乐伎先排众而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闻听此曲,王昌龄微微一笑,就用手指在旗亭墙壁上画了一道印记:绝句一,先拔头筹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伸手画壁:我一绝句

这些普通士子们说的话其实也算不上过分,只是说八老固然学高望重,诗名久播,但唐松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否则他也不会名满天下,每有诗词必能轰传神都,广为传唱。

这本是持平之论,奈何国子学生们因为出身以及此时的身份不同,优越感太强,遂就份外听不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言语。

少年气盛难免如此,酒肆大堂又是个谁都能说话的随意地方,如此你一言我一语,双方火气越来越大,争执喧闹之声也就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简直就成了一场大论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聒噪的满堂不宁。

正在这争吵最热闹的时候,蓦然便听大堂角落处啪的一声脆响,一条威猛大汉摔了手中的酒盏猛的站起,吵什么,似你们这般能争出什么结果来,让人酒都吃的不爽利

唐松应声看去,见这大汉就是从太平公主身边座头上站起的。而随着适才国子学生的涌入,太平也戴上了一顶覆有面纱的雕胡帽,此时难以看清她的面容。

又一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惬意而笑,复又伸手画壁:两绝句矣

三人中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见高王两人如此,真是份外尴尬。遂对二人说道:适才三人皆是潦倒乐伎,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ji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二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片刻后,四乐伎中容貌最为风流的上前一步,放声一歌正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闻此曲,王之涣大笑出声,揶揄高适王昌龄曰:田舍奴,我岂妄言哉

这是诗史上一段广为人传唱的佳话,不成想今日不仅目睹了一场唐朝版的旗亭画壁,却还成了其中的主角之一。唐松正自兴致盎然的看着眼前的热闹时,有一大汉悄然到了他面前低声道:我家主人邀公子前往共饮,请

众士子们的争吵声小了些,那大汉也不就坐,向着大堂朗声道:尔等之争要分出胜负也简单,某是个好博戏的,你等可敢一搏

大汉此言方罢,顿时就有人高声问道:如何搏法

大汉哈哈一笑,伸手从座头上拿起两部书来,这两本书卷一出于八老,一出于唐松。稍后某自去寻几个能识文墨的歌女,在酒肆寻一间雅阁,将这交予她们,任其自选。而后,召来当众歌之,歌女们唱谁的歌诗多,自然就是谁胜。如此,岂不比你们空口白牙强争不出结果要好

这是唐人斗诗时时常喜欢采用的一种方式,说来也算不上新鲜。但相比众人的没个根据的争辩,这却是当下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加之满堂的士子们见过这两本书的着实是少,此时也想听听里面究竟是些什么,是以大汉刚一说完,顿时就有许多人附和。

那大汉倒也爽利,起身与同伴们很快就腾空了两副座头,一人出去传召歌女的时候,另外的人则开始张罗着士子们下彩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