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卷入(第4 / 4页)
要分别时,赵五奇看似随意的轻轻说了一句话,没有公子我依旧还是个小都头,大恩不言谢,若公子有什么事能用得上我,派人递个话就是
赵五奇能在知道了那么多之后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唐松知道自己当初的确是没看错人,深深看了他一眼后,点点头走了。
他也没回衙,而是去了宫城,凭借那面内宫通行腰牌总算见到了忙碌不堪的上官婉儿。
因武承嗣之事,上官婉儿也实在没时间细说,唐松简要的把事情前因后果都加以说明,双方约定近ri由一个心腹小黄门加强联络协调后,上官婉儿便去了。
此后一天半的时间唐松都是在焦灼的等待中渡过的,武承嗣之死的事情在持续发酵,上官谨兄弟却毫无消息。
赵五奇在公门中修行多年,早就过了大惊小怪的年纪,但此刻。当唐松亲口将上官谨兄弟的来历和盘托出后,他心底依旧涌动起了惊涛骇浪,他的这个贵人唐松究竟是什么人哪他的来历自己查的清清楚楚,不过就一襄州白身人而已。现在虽然是在尚书省任职,但毕竟官不过七品,怎么能勾连上这许多权贵还都是那种最顶级的,听了都刺人耳的权贵。
就不提市井与皇城中纷纷传言他是陆元方相公最赏识的仕宦新锐,他能使动太平公主为自己这么个小都头谋副巡检的差事也不提了。这怎么又跟上官待诏有了如此紧密的关系紧密到上官待诏都把族亲兄弟安排到了他家里上官待诏啊,那可是举世皆知的天子私人。
也不怪赵五奇见识短,实在是武则天不允许太平干政,而京中有尊贵却无实权的公主王爷们又多。所在即便太平是如今当之无愧的第一公主,在更看重实际权势的赵五奇眼中。份量依旧不如天天跟在皇帝身边的上官婉儿。
脑子里闪过这么些念头之后,赵五奇直接将刚才探问到的消息说了出来。正如公子所言,上官大爷与上官五爷原是隶身贱籍,在边军中为捉生将,后来上官待诏的母亲郑老夫人大寿,圣人赐下十个准予改贱籍入良的名额,这十人由此进京。如今他们在京中的落脚地就注明在郑老夫人府
这都是唐松知道的,后来呢
直到第三天早晨,忽有满脸惊讶的灶头婆子请见唐松,递给他一个纸胜。
拆开纸胜,就见到上官谨的笔迹,字写的很潦草,只有一个时间和地点,约唐松出城见面。
见到这纸胜之后,唐松对上官谨兄弟的安危总算暂时放下心来。问过之后才知,这纸条乃是经由住在城外专门负责给唐家送柴火的樵夫捎来的。
安危之忧稍稍放下,新的疑惑又随之而生,上官谨兄弟这几ri究竟干了什么为什么去了城外既然能捎纸条,他们为什么不回城是有事耽搁了,还是回不来未完待续。。
没有回来了赵五奇压了压声音,梁总巡这回是真下功夫了,但也真被吓着了。查到这一步时,他就给摁死不让再查了,且是向下面经手的公差和绘像的老郑下了最严的封口令,刚才若非是我知道上午的事情,又放了狠话逼问,只怕那些公差连这些消息都不会告诉我
那个梁总巡这样压下来,他怎么跟上午那人交代
赵五奇闻言笑了笑,都城权贵太多,公门的差事不好干哪神仙打架,谁能搀和的起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了一套两边敷衍的法子。公子放心,梁总巡最是懂得明哲保身之道,人滑溜的泥鳅也似,他断然不会将上官大爷和五爷的根底透露给上午那人,一切不过是敷衍罢了,敷衍着敷衍着很多事情也就过去了
滑不留手的梁总巡既然不会透露上官谨兄弟的身份,自然也不会透露上午那人的身份了。偏生这时候还不便寻人压他,真是烦哪
走时,赵五奇依旧将唐松送到了京兆衙门的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