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娃娃皇帝娃娃宰相 > 第38章 童子军建军大典

第38章 童子军建军大典(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震天动地的鞭炮声中,雄壮的《大明童子军军歌》音乐响起:

大明童子军、童子军、童子军,

我们、我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生命,

年纪虽小志气真,

献此身、献此心、献此力、为大明。

组建童子军的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当兵部招募童子军的告示贴出,京师朝廷官员和上流社会名人纷纷给有武功基础的孩子报名。由于存在着侥幸心理,一些年龄偏大或偏小的孩子也报了名。这样一来,在短短的两三天内,报名名额已经到达上万人。经过严格的考核挑选,最后挑选了一千四百四十名。根据满丞相的建议,将一千四百四十名童子军编成一个旅,命名为“大明童子军旅”;三个营,分别命名为“大圣营”、“哪吒营”、“红孩营”。教官和从各卫所以及皇帝亲军锦衣卫等二十六卫里面抽调的武术教头们也纷纷来到兵部武选清吏司报到。

总教官聘任七十一岁高龄的俞大猷。这俞大猷剑术无人能比,年少时曾打遍少林无敌手。嘉靖十四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名为《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获第五名武进士,由承袭百户世职,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所,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由于俞大猷对剑术颇有造诣,写了一部《剑经》,成为一部武学教材。去年俞大猷已七十高龄,回京师领导车营的训练。现在建立童子军,皇上点名要俞大猷担任总教官。

三个营的教官分别是戚继光、陆冲斗和刘铤。

大圣营的教官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汉族,山东登州人。今年四十七岁,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曾招募了四千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就是著名的戚家军。又有建立车营的经验。戚继光到蓟州后不久,即根据北方的地理条件,提出了车、骑、步三军配合作战的策略。敌台修筑完毕后,戚继光便建立七座车营,分别驻守建昌、遵化、昌平等地。每营有重车一百五十六辆,轻车二百五十六辆,步兵四千人,骑兵三千人;每车配备士兵二人,“佛朗机”炮两门。这种战车有八片可以折叠的屏风,平时平放在车辕上,战时打开树立在一边,最边的两扇可以活动,供步兵出入。作战时,骑兵在前面阻挡敌人,战车在后面排成战斗队形;敌军逼近时,骑兵退入战车阵内。

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到北镇蓟州,上司胡宗宪、谭纶、刘应节、梁梦龙,以及执政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对他的工作都大力支持。现在建立童子军,张居正丞相点名要把戚继光调回京师担任教官。

哪吒营的教官是陆冲斗。这陆冲斗乃徽州休宁人,二十四岁。少年时代四出远游,访师求艺,曾在少林寺苦练达十余载。在刀、枪、棍、弩诸方面,皆有较高造诣,尤以棍法为精。其棍法得自少林僧人洪纪,刀法得自浙江人刘云峰传授,得倭刀真传。

红孩营的教官是来自江西洪州的二十二岁的刘铤。这刘铤乃是统制大江南北的狼山总兵刘显的儿子。刘显,本姓龚,字惟明,江西南昌人。嘉靖年间的大将军都督,明抗倭名将。行伍出身,官副千户,后任浙江都司参将,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迁副总兵。又尽歼刘家庄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总兵,镇守广东。办率军赴福建援助抗倭,与戚继光、俞大猷等连续破倭。继任狼山总兵,统制大江南北,防倭进犯。进官都督同知、左军府都督,现任太子太保。其子刘綎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绝世武功,最善于使用一柄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刀,马上轮转如飞,人称“刘大刀”。

营以下设大队、中队、小队。在各大队担任都教头的有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的陆炳、大明第一剑客张丹枫、被称为“神射手”的象升公、以“神勇无敌”著称的曹文诏、以“猛、恨、直”震动大明军旅的杜松以及李春烨、窦尔敦、李良钦等十二位武林高手。在每个中队和每个小队还设有教头。

童子军建军大典在五凤楼广场举行,万历皇帝亲自登上五凤楼参加大典。此时,十三岁的万历皇帝站在五凤楼的正中央,左右丞相张居正满朝荐站立在两旁。紧挨着满朝荐丞相的是兵部尚书谭纶,接着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中军都督府麻贵﹑左军都督府府达云﹑右军都督府熊廷弼﹑前军都督秦良玉(女)﹑后军都督府邓子龙、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五都督府的领导,还有吏部尚书张瀚、户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万士和、刑部尚书王之诰、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郭朝宾、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大学士王世贞、沈德符、张敬修、太监孙海、客用、陈洪、孟冲、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等朝廷重臣分列两旁。

钟鼓楼的钟声刚刚响过八下,辰时到了!万历皇帝用他那少年的童稚嗓音庄严宣告:大明童子军建军大典开始!鸣炮奏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