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娃娃皇帝娃娃宰相 > 第163回 童子军大检阅(一)

第163回 童子军大检阅(一)(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童子军是一支新组建的特殊部队。对于童子军的军事训练,皇上和满朝荐丞相非常重视,所以在阅兵方面也需要打破常规,不再按照小阅和大阅的老调调来办。为了及时对童子军前面一个阶段的军事训练有一个总体检验,满朝荐丞相及时提出对童子军进行一次大检阅,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极力支持。

由于阵容庞大,阅兵在承天门外面的广场上进行。皇上在张居正满朝荐两位丞相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大伴冯保冯公公等重臣的陪同下已经来到了承天门城楼上就坐。在承天门城楼上就坐的官员还有兵部尚书谭纶、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中军都督府麻贵﹑左军都督府府达云﹑右军都督府熊廷弼﹑前军都督秦良玉﹑后军都督府邓子龙、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吏部尚书张瀚、户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万士和、刑部尚书王之诰、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郭朝宾、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大学士王世贞、沈德符、张敬修、太监孙海、客用、陈洪、孟冲、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等朝廷重臣。

钟鼓楼的钟声刚刚响过八下,辰时到了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刑玠庄严宣告:大明童子军阅兵开始鸣炮奏乐

在震天动地的鞭炮声中,雄壮的《大明童子军军歌》音乐响起:

大明童子军、童子军、童子军,

第163回童子军大检阅

眨眼间几个月过去,童子军各部的军事训练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满朝荐丞相得到皇上的同意,决定对童子军进行一次大检阅。

关于阅兵,我大中华有悠久的历史。阅兵作为传统军事仪式,以田猎为最初方式发展演变至今。据史籍推测,传说时代的战神蚩尤就是华夏先民的狩猎首领,后代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祭祀蚩尤,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宋代。

夏商时出现以田猎教战阵和巡行各诸侯国的巡狩等军队训练形式。西周,以狩猎方式进行军事训练已形成制度,一年四季都有军事训练和演习检阅。依据《周礼?大司马》记载,军事训练制度是按四季分述的,每季又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教练和检阅之礼,后半部分是借用田猎演习之礼。

武王伐纣之前,在孟津组织军事演习,吸引了多个诸侯国加盟,为伐纣做准备,史上称其为“孟津观兵”,这是历史上比较早的规模较大的阅兵之一。

我们、我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生命,

年纪虽小志气真,

西汉时,汉军经常举行各种规模的军事演习,对军队进行校阅、考核。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大体上每年秋季都要举行一次。被称为“秋射”、“校阅”或者“都试”。中央设有都试郎,总阅试习武备。据《汉书》记载,由于训练及校阅制度的有效实施,汉初的军队具备“轻车突骑”、“劲努长戈、射疏及远”、“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材官雏发、矢道同的”、“下马地斗、剑戈相接、去就相薄”等五大长技,逐渐形成对匈奴作战的优势。

阅兵是唐代训练的重要形式,《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记载了当时军事训练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就是循序渐进,分等教练,大将军检阅后,然后是皇帝大阅。这样常规的阅兵几乎每年都举行。此外,在大军出征或凯旋时,皇帝也要亲自阅兵,一方面是检阅部队,另一方面也是炫耀武力,振军旅扬国威。

北宋前期太祖、太宗各朝,将“大阅”安排在月份进行。之后,禁军的教阅逐步形成了“毋过两时”的制度。南宋对军队的训练也很重视,并制定严格的法规予以保障。

元朝时骑兵为主要兵种,因此阅兵主要是检阅骑兵的马术,以及对弓箭、马刀、标枪和战斧的使用。

本朝的阅兵,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洪武皇帝十分重视部队的训练,他颁发《教练军士律》,要求高而严,赏罚分明,从制度上保证了军事训练的质量。永乐时期,特别重视加强在京各营的军事训练。在京军三大营中,专门编制管操官掌管军事训练。阅兵内容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