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再遇(下)(第1 / 3页)
一句话,将选妃的事情,跟偏远的平洲联系到一块儿。等玉清道宫的道士传信过来,确定瘟疫的爆发,永安三年年尾的选妃也泡汤了,整个新年过得都不大顺畅,因为一二三四的脸色不好,外命妇进宫朝贺都战战兢兢的。
……
大年三十。
这是高静媛在这个世界生活的第四个除夕,估计也会是最印象深刻的一次。大伯父快不行了,两天前就水米不进,眼看没几天了。至于翁氏和娴儿,况状也没好多少。兴许前头办了丧事,后头就要办她们的。
二房三房还活着的人万分沉痛,谁也没有心情过节,甚至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的。高二太爷隔着门墙,高呼侄儿的名字,“瑞,祈瑞,高祈瑞,你生在大年初一,你爹活着的时候就说你有福气,一定能给我们高家带来福瑞。可阿福他走了,现在你也要走?你能听见二叔说话吗?真要走,帮二叔带几句话给你爹,说二叔我甭管有几天活头,会看着这些不成器的子孙们成家了……”
傅胤之的书信,被陆家为首的官宦拼命抨击,说到瘟疫一事纯属子虚乌有。可皇帝不偏听哪一家之言,朝堂上决定派特使过去一探究竟的时候,却没一个愿意了,纷纷找借口拒绝。因此去第一波担任先锋官去平洲的,竟然是玉清道宫的道士们。
经此一事,皇帝对自己的大臣们多了几分了解,与两宫太皇太后看戏消遣的时候,笑指那《迎亲》上扮演梁汝真的书生戏子,“笑人容易,轮到自己就难了。这个书生手无寸铁之力,遇到抢匪连自身都保护不了,何谈妻子下人。”
梁家是已经被德祐先帝摈弃不用的人,皇帝当众说起这话岂不是让外人想骗了?皇太后闻言便道,“既然民间广为传播,言谈之中多有鄙视之意,可见非是空穴来风。皇上不可一味偏听偏心,趁了小人心思。”
小人心思?是谁?慈恩宫太皇太后漫不经心的念着桂花熏的瓜子仁,“媳妇如今身份不同了,说话也需谨慎。谁是小人?谁又是大人了?可别让你一双慧眼被蒙蔽了。”说罢,戏也不看,直接摆驾走人了——这位称霸后宫四十多年了,资历最老,威望最深,只有她给人气受,没人敢对她怎样。
她走之后,小皇帝一直恭送出至外门几步,剩下的人等看不见人影,反倒轻松了。慈心宫太皇太后,与顾太后、安皇后一面看戏,一遍商量着选妃的事情。
没有说完,已经是泣不成声。
而高祈禄,平素个长房的大哥有那么多的不和睦,这会儿眼泪掉得肆无忌惮,“大哥啊……你安心的走吧!好在元元他爹不在这儿,没性命危险。你知道他的为人,礼哥儿诚哥儿几个,托付给他,再没什么不放心的。我也是。要是熬不过,咱们兄弟黄泉路上再见,到时候要起了纠纷,我可不会因为你先走的,就让着你!”
亲人诀别,最让人痛断肝肠。
安皇后貌美如花,已是绝代佳人,又正值妙龄,可惜,比皇帝大六岁!自知自家能做得了皇帝的“知心姐姐”,其他的,只盼望皇帝对她能有几分尊敬之心,等她年老色衰之时还顾念旧情。因此选妃,她比任何人都积极,生怕选了个性跋扈的,将来得宠威胁到她。
而另外两个,则是小皇帝的亲祖母、亲娘,对将来能诞下皇孙的妃子更是在意,除了家世之外,德言容功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好在上京城里漂亮的小姑娘一抓一大把,有很大的挑选余地。
小皇帝回来后,发现三个女人正在热火朝天的议论哪一家的小姑娘性子柔,哪一家的千金才情高,不由得半点兴趣都没了。
“朕是皇帝,皇帝是天子。天子不能随心所欲吗?怎么朝堂上要看一**诈臣子两面三刀,回到后宫,又得忍受一二三四个女人天天捉摸朕床上躺着谁!”
将大周最尊贵的四个女人,两宫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称为一二三四,恐怕也只有永安帝敢说出口了。他实在不喜欢做提线木偶,就借着“百姓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平洲的瘟疫……朕要等确实消息回来,再决定要不要选妃!如果有,朕要节衣缩食,怎能大肆铺张浪费的选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