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升迁(第1 / 3页)
这一来,协理的地位便日渐突出,天下司对小使招募的协理设置了许多限制,如规定小使在当地招募协理,其一年龄必须满二十五岁,必须识文断字,必须亲族内有人入仕;而由眼线和爪牙升任协理者,年龄须满二十,入司须满三年,达不到这些条件,而想升任协理,就必须得到两位判官的首肯和副使的认可。
而在实际操作中,不满上述条件而升任协理的例子凤毛麟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李煦听了这话,不觉唏嘘道:“如此看,朱兄弟是白白牺牲了。”
陈涌先是没明白“牺牲”为何意,待弄清楚后,却笑道:“你错了,朱兄没有白牺牲,你升为协理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了。”
李煦笑问道:“这梅璐然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还能劝说判官、副使为我破这个例?”
带着这个疑问,李煦回到了长安城,与来时一样,回城的途中,马车黑幕低垂,看不清来时的路径,陈涌告诉李煦这是天下司的规矩,除了协理和亲近爪牙,眼线是没资格资格和小使见面的,此番若不是举报朱天邦有功,梅璐然也不会特意接见。
李煦不无担忧地问陈涌自己有没有希望升任协理,朱天邦不惜牺牲自己,其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他升任协理,虽然还不知道天下司寻访小使下面的协理究竟有多大权势,但看起来熬到这个位置并不容易,除了必须攒够资历,立有功劳,似乎在年龄方面也有所限制。
陈涌告诉李煦天下司的组织结构很简单,总司下面直接统领三百八十三个寻访小使,在总司内,名义上是寻访使主掌一切,但那不过是挂名而已,天下司的事务他早已无权过问。
接替寻访使掌管实务的副使,近年来也有被架空的趋势。天下司的实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左右判官和六位主书手中,这八个人被称之为“八贵人”。
总司内部设置寻访、鹰犬、花草、内判四大职司,除内判司外,其余三司并无多少实权,只是“八贵人”的办事结构而已。
陈涌哈哈大笑道:“你又错了,他们升你为协理可不是为你破例,恰恰他们是循旧例办事,抓住朱兄这样的大人物而不升你做协理,那才叫例外呢。”
陈涌继而解释道朱天邦虽然连个亭主事都算不上,但他久在五凤楼里任职,兄弟会当初辅助肃宗皇帝夺回长安后,曾在五凤楼集会。那次集会后,四十四位创始人分作两拨,一拨留在长安辅弼天子,另一拨散步天下,镇守四方。
四十四位创始人议定今后每五年在五凤楼集会一次,共商大计。
此后二十年,兄弟会共在五凤楼召开过四次大会,统称“五凤楼大会”,“五凤楼大会”推选四大执事、十五位大执法以及九位护法长老。
虽然早在四十年前,兄弟会就被逐出大明宫,从此与五凤楼无缘,但“五凤楼大会”这一名称却延续至今。在“五凤楼大会”召开间隙,九位护法长老每年集会一次,考评四大执事和十五位执法的功过,是为“五凤楼会”。
总司之外,派驻在各地的寻访小使共计有三百八十三人,员额固定不变,一般而言一州(府、军、县、镇)派驻一人。寻访小使看着不起眼,权力却很大,在所辖区域内绝对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他们打着天子的旗号,往往与正式的官署分庭抗礼,是个令地方官十分头疼,又无人敢忽视的角色。
权力很大的寻访小使却个个都是光杆司令,他们下面却并无职司承其意思,办理事务,供其驱使。而又因小使们所统事务太过芜杂,单靠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于是在总司的默许下,寻访小使们便自掏腰包招募一批助手、幕宾,协助自己分理事务,这些由寻访小使自己招募的助手、幕宾便称之为协理。
有了协理的襄助,小使们手中权力日渐增大,权力大了以后管的事情也随之增多,事情一多,则管事的人也随之增长,于是协理们得到授权后,便开始招募部属协办理事,这些由协理招募的人手便被称之为眼线和爪牙。
眼线专司刺探情报,爪牙则负责采取行动。
为了防止地方寻访小使权力过大而难以控制,天下司定有规矩,规定各地小使不得自行征召眼线和爪牙,也不得直接指挥眼线和爪牙,否则即为违规,要受到严厉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