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好运气是挡不住的(第1 / 3页)
小木桥距离董重质设伏地约一里,左边是河谷,右边是绝壁,地势易守难攻,且远离战场,实在是块安身保命的福地。董重质把李煦打发到这,为的就是怕他拖累自己。
这个道理李煦也懂,但赵虎和那三个土兵并不懂,四个人一到小木桥就窜上窜下寻找隐蔽处,最后发现周遭光秃秃的不是石头就是砂子,连棵遮身的树都没有,四人忙的要在地上挖个散兵坑躲进去,因为地上都是石头,无奈只得放弃。
后来赵虎发现石壁上有道裂缝,便让三个土兵搭着人梯送他爬上了去,伸展手脚,像壁虎一样贴在石壁上,那三个土兵也想爬上去,无奈腿脚不利索,爬上去又滑了下来,几番折腾后,上去了一个,剩下两个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了。就像那待宰的羔羊一样,在山道上团团打转,一副大难临头的架势。
李煦很瞧不起四人的怂样,他问趴在石壁上的赵壁虎:“带弓箭了吗?”
赵虎答:“弓带了,箭壶忘了拿。”
董重质笑道:“不然,猎户都是本地人,久在山中行走,熟悉地理。他们箭法高超,个对个的并不输于河北贼。山道狭窄,河北贼摆不开阵势,故而才落了下风撤走。而咱们韶州团结兵多是种田的农人,工匠,渔夫,他们既不会射箭,又不熟悉地形,去了只能是送死。”
李煦一想,却也是这个道理,对董重质钦佩不已,于是说道:“董将军是沙场老将,如何捉贼全赖将军指点了。”
董重质道声客气,喝令众人起身来就地开始设伏,众土兵在他的指点下挖陷坑,设套索,窝药箭,忙的不亦乐乎。李煦惊道:“这等土匪的勾当,将军竟然也会摆弄?”
董重质道:“兵怕匪,匪怕军,相生相克,对付河北兵,用土匪的办法更有效。”
李煦讪讪地笑道:“董将军怎么就认定来人是军人?河北军人来岭南做什么?”
李煦恨不得扑上去咬“壁虎”两口,心里想看来办学校训练人才这事是刻不容缓啊。
三更末,落了一丝细雨,浓雾稍稍散开了一点,不过星月光芒皆无,对面一丈外仍旧看不清人,诡异的气氛把人的胸腔压抑的都要炸开了。
骤然间,前方杀声突起,乒乒乓乓的兵器交击声,呼号惨叫之声不绝于耳。一丈之外漆黑一片,只闻厮杀惨叫却不见人影,对这些昨天还是农人的土兵来说,压力太大了,埋伏在暗处的土兵们或抱着脑袋缩成一团敌人到身边也不敢动弹,或是惊跳起来惨叫着四处乱窜。真正能挥舞刀枪上前迎敌的十无二三,这个结果连以知兵著称的董重质也大感意外,岭南承平太久,百姓不知征战一至于此!
李煦发现自己扶剑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上槽牙和下槽牙也在不争气地打架,不过相比赵虎和那三个土兵来说,李煦已经颇具大将风范了,那四个鸟人此刻趴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何止手发抖牙齿打架,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痉挛了一般。
董重质道:“在河北,兵即是匪,匪即是兵,并无本质区别。”
二人相视哈哈一笑,这个话题就没人再提。陷阱布设完成,众人隐身于暗处,强忍着密如雨滴般的蚊虫侵扰,一直侯到后半夜。此时,月色昏暗,山间起了一层水雾,对面三尺不能见人。董重质眉头拧起,悄悄对李煦说:“雾太大,恐难顾周全,参军还是退后到安全地界,免得刀剑无眼伤了你。”
李煦道:“将军莫要小看人,我也曾在西北军中待过两年,不是个没上过战场的雏儿。”嘴上说的硬气,扶剑的手却直哆嗦,董重质望了望他那柄装饰着宝石的华丽宝剑,微微一笑道:“董某失礼了,如此就请参军领一支人马埋伏在左翼小木桥,扎紧口袋,防止有漏网之鱼趁着大雾逃脱。”
“哦,好。”李煦从谏如流,董重质这个台阶给的很大气,他很感激。
抓起倚天剑,李煦带了赵虎和三个土兵沿着山道摸索着向小木桥开去,雾太大,难分敌友,好几次差点被自己人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