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我要做太平官(第1 / 3页)
因为看好杨赞的行情,提前巴结一下,自然无不可。
李煦最终没能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升任曲江县令,只是从从九品升到了从八品,由州到了县,官场上说不上多得意。不过在天下司内部,他却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传奇,他由一个协理(代理副使)用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坐上了寻访小使的位置,升迁速度之快比之由九品参军事升任六品县令丝毫不差。
岭南一役,天下司小胜天子,说不上荣光,只是稍稍打乱了天子整肃朝中贼的部属,对整个宦官集团来说意义重大。
首功自然是陈弘志,第二功臣非常思云莫属,李煦不敢称第三功臣,但劳苦功高却是事实,破格擢升他为寻访小使,很恰当。
做了寻访小使后的李煦循例推荐了自己的亲信陈涌为副使,呈文报入长安总司,只一天就得到批准。天下司高层要把岭南打造为后院堡垒,不过掺沙子行动也必须同步进行,堡垒是对外而言,掺沙子是便于内部管控,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暮春时节,韶州城笼罩在一团熏暖的雾气中,人处在这股暖雾中用不了多久便昏昏欲睡起来,李煦也不例外,从翁源县巡视营田事务回来的第二天,赶到县衙处理了积压已久的公务,尚未到正午他便昏昏沉沉地往家走去。
元和十二年十二月,他位于凤凰台的私宅终于竣工,来年春,趁着常思云高升未走之际,李煦大吹大擂地补办了一场乔迁新居的仪式,所收礼金之丰富让已经高升观察使的常思云也不免有些嫉妒,因此之故,他临走时狠狠地敲诈了李煦六大葫芦九转灵通丹,把李煦的丹房搜刮了一空方才甘心。
当日曾有传言说李煦将因功升任曲江县令,曲江是韶州治所,一州精华所在,这县令可是个肥缺呀。前任县令付良碧已经在募兵出征剿匪的事上态度消极,常思云对其很是不满,奈何他底子深厚一时也拿他没办法,便使了个明升暗降之策,打发他高升州司马,夺去了曲江县令的实惠。
司马,清要之官,名为地方佐贰,实则常有职无权,久之便成了朝廷大员贬官后的寄禄之所。由上县县令而任司马,名为升官,实为贬黜。
曲江县是上县,县令是从六品官,一个从九品参军事一跃而成六品上县县令,连升三级这种好事不敢说完全没有,却多数时却只是一种传说。若说他杨赞是个有资历的老吏或许还有一线可能,但他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骤然高升至此那也太儿戏了。
在总司眼里李煦和陈涌其实都是掺到岭南堡垒的沙子,只是个头大小不同而已。
有陈涌做副使帮着张罗,李煦难得偷偷懒,做起了甩手掌柜太平官。
不过虽然有不止一个聪明人指出这种传言的荒谬,但相信的人还是不在少数。
岭南大灾,吹落了多少乌纱,又吹出了多少新贵?在此之前谁能想到常思云会高升至黔州观察使,多数人对这位出身平民又贪酷虚伪的常刺史的前程并不看好,认为他能平安告仕回乡就是他的福气了,结果人家领兵在潮州转了一圈后,就高升了观察使。
到了那个级别,贪腐这种小事已不足以置他于死地,只要他行的稳走的正,平安回乡养老轻而易举。
除了常思云,还有一个传奇人物,董重质,由一介贬官的罪臣一夜之间晋升为一军兵马使,真是非常时期一切皆有可能。
非常时期一切皆有可能,那么身为常思云心腹亲信的杨赞由九品参军事升任曲江县令为什么就没有可能?什么十七岁少年就不能任县令,甘罗八岁就做了宰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