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李代桃僵 > 176.天德军

176.天德军(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沃野城生产的毛毯厚软耐用,纹饰精美,制作考究,造成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就在这“考究”二字上,要达到“考究”这个标准,一块沃野产的毛毯就比寻常的毛毯多出三十八道工序,各工序之间紧密勾连,前后相承,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后序工作,从而影响整体的进度。

破解工序梗塞并不算难,但十分繁杂,是一件极其耗费精力的工作,其次就是需要钱,一大笔钱,投资长,见效慢,风险难以掌控,这种害己利人的事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或不愿意去做,或不屑去做,而对于孟家的管家、掌柜们来说,因为风险难以掌控,为了把稳期间他们宁可不去冒这个风险。

在这个荒凉的小城里转了一圈,李煦终于在城东找到了安家落脚的地方。有一座面对池塘的两重宅院正在挂牌出售。沃野这地方不缺水,城外池沼众多,不过城内因为地势狭逼而高阜,池塘并不多,这么大的池塘就更加少见了。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李煦不敢号称智者,不过爱水之心还是有的,正是因为爱这口池塘,李煦才拿出十贯钱来买下了这所宅院,房屋破旧且狭小,房间也少的可怜,只有区区十二间,好在周边的空地还很多,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营建新宅。

经历了韶州的变故,李煦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营建新宅的热情早已消失的荡然无存,不过家还是要安的,安家意味着稳定,安家才能乐业,安家才能赢得孟城主的信任呢。

漂流到人家的地盘上,得不到主人的信任,终将会一事无成。

买下宅邸后,李煦就着手修缮扩建,别的且不说,跟着自己来的人总得有个安置吧,一人一间房,还缺着十几间呢。没有了当初在凤凰台时的热情了。李煦找来几个工匠,在宅子西侧和东北用手点点画画,某处修一排屋,某处修一道围墙,某处铺设一条行人的小径,如此而已。李熙让工匠们按他们最拿手的模式去盖,包工包料,工钱不亏待,主要是工期要快,赶着住人呢。

李煦默思片刻道:“我破家而来,只能拿出八百贯来。”

孟良笑道:“只要兄长有此心,钱不是问题,弟先替你垫上,你我对半入股,生意由兄弟打理,每年除三考外,弟绝不过问。”

东家聘请掌柜打理生意,除帐房等核心职位由东家指定外,一般的用人和日常管理东家统统不予过问,只在每年的五月,十月和年初一月过问三次,谓之“三考”。

“考”有考查、考问之意,除了询问经营状况,主要是核查账目。这其中又以一月的年考最为要紧,直接决定着掌柜的收入和饭碗。

李煦见孟良如此豪爽,忙起身道谢,合股做生意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细节方面会有孟家掌柜来谈,孟良也懒得过问。

安家的事交给旺财、牛大和郁二郎负责,兴业的事李煦得亲自抓。听孟获的意思,毛毯、毛巾这门生意销路不是问题,利润也十分可观,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跟不上。孟家那么多能干的管家、掌柜都处理不好的事绝不会是什么容易的事,症结出在哪,是首先要解决的。

其次,既然已经确定要干这件事,许多工作就得着手准备。

做这些事之前,李煦决定还调查一下,这毛毯和毛巾是否真的如孟良说的那么有搞头。这听起来无疑是个很滑稽的事,连有没有搞头都没搞清楚的时候,就已经答应人家准备来做,且已经着手准备前期工作了。

这种在后世看来明显是作死的工作节奏,此刻看起来却显得很和谐,顺理成章,并没有什么问题。好吧,权当它真的没什么问题。

李煦花了整整三天时间,走访了沃野城里十三家织造毛毯毛巾的工匠,终于弄清楚了在销售通畅、利润可观的前提下毛毯和毛巾产量上不来的原因。

从孟府告辞出来,李煦在沃野城转了一圈,城不大,东西约两里,南北三里,四周围着土墙,墙高四丈,底阔一丈七,墙体年久失修,多处龟裂可通人,墙外挖有深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河边植护堤小杨柳。

时当入秋,南国尚花开草绿,此处却已感到阵阵秋的凉意袭来。

城墙以内是一道环形土路,沿着土墙修筑,每搁五十丈,即置有木质拒马,平日里收在路边,战时拖于路中央,以木槌钉桩,使之不能轻易移动,以阻止破城后入城的敌军骑兵绕城攻袭。

天德军乃至整个丰州的主要敌人都是北部草原上的游牧民,常有小股骑兵窜入城中劫掠,每当此时则全城警锣响起,以庄客为主干的团结兵手持长矛隐伏于街巷两边的房屋里,街道边的沟渠里,树上,向落单的骑兵发动攻击,捕杀强盗,驱赶入侵者。

自然这是对小股骑兵或小股盗匪而言,来敌若超过千骑,则要弃城南下避入天德军城,寻求边军的保护。天德军驻军不过两千余人,分散在东西数百里的战线上,对付千骑之敌已经十分吃力,只能据险防守,等待防御使从别处调兵增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