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李代桃僵 > 176.天德军

176.天德军(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刘克明黑着脸说:“我坐马车去还不行吗?”

刘克明坐着马车来到了沃野城,一路颠簸,人基本上已经散架了。

刘克明在监军院任判官,在天下司任职寻访副使,是个实权人物,不过沃野城既无驻军又无协理、眼线、爪牙,他这个丰州城的实权人物到了这地,没人认识。

孟良风雅好文学,性情散淡,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庄宅上的事能放手的他都放手给秦忠去处理,加之秦忠又是他宠妾秦思思之父,孟良对他就更加的放心了。

有秦忠相助,商社很快就拿下一块地皮,按照李煦规划的蓝图起屋架舍,招兵买马,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

到这年年末,商社组建完毕,在一阵喜庆的鼓乐声中,两位东家孟良和李煦为商社揭了牌,牌匾是孟良所书,名字却是李煦所拟,由孟良敲定的,叫“青山纺织工场”,以地名做字号,纺织表其从事的业务,工场两个字是李煦从典籍里查来的,至于从那本典籍查的,李煦没说,孟良问明了“工场”的含义后,觉得意思也算贴切也就没有深究。

一桩投资两万贯的生意,在孟城主眼里实在是小到可以忽略,没必要在名字上计较。

孟老板的字潇洒飘逸,有一股仙气,一亮相就惹得四方关注。“青山纺织工场”这个名字则新颖又古怪,因此这桩发生在边地沃野小城的事还是引起了一阵轰动,以至于远在二百二十里外的丰州人也知道了。

孟良的产业很大,又以农牧业为主,对这桩生意本来也就不太重视,听说费力、麻烦、风险还大,也就兴趣索然了。

李煦把自己找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一五一十跟孟良说了,要求他追加一万贯的投资。孟良二十四岁,年纪虽不大,人却十分稳重,为人风雅有气量,闻听此言,他捻着胡须思索片刻,温煦的目光炯炯地盯着李煦,和善地问道:“听起来十分麻烦,一着不慎还有满盘皆输之虞,兄长有把握吗?”李煦道:“某尽心尽力,定当促成此事。前日某变卖了一些闲置之物,凑足五千贯钱,愿全部投入商社中。”

孟良大喜,李煦说是破家而来,但观其气度,并非是十分拮据之日,前日只愿出资八百贯,孟良就猜出他对这桩生意信心不足。这自然也怪不了他,人生地不熟,换任何一个理智谨慎的人都不可能轻易凭别人的一句话,而拿出大把的钱投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谨慎小心是人之正常反应,反之不顾一切地投身进来,这样的莽撞之人,他孟良还真看不上眼呢。

这三日李煦在城中干了些什么,孟良还是有所耳闻的,他而今拿出这么大手笔投资,说明他对这桩生意已经信心十足,这是一个谨慎的人,也是一个看准了就敢干的人,孟良很喜欢和这样的合作。

他淡淡说道:“就依兄长所言。想问兄长一句,商社若组建,几时能向洛阳供货?”

丰州监军使、天下司驻丰州寻访小使梅璐然某日听禀时听到了这桩稀奇事时,就留意记在了心上。二日一早他跟副使刘克明说:“烦你去沃野城跑一趟,看看孟良搞的这个什么‘青山纺织工场’是个什么东西。”

刘克明道:“这等小事你让别人去得了,我这两天患风寒,骑不得马。”

梅璐然道:“行,你不去,我去,我正好出去遛个弯儿。丰州这个鬼地方,什么都没有,闷死我了。”

刘克明道:“你去?还是我去吧,你是监军使,你这一动身,好家伙,那还不得地动山摇呀,他们又该胡乱猜测你要整治谁了,何苦呢?”

梅璐然道:“唉,老刘,你不是患风寒骑不得马吗?”

李煦答:“三个月足矣。”

孟良吃了一惊,问:“这么快?”想追问究竟,又想起先前的承诺,遂忍住了,便道:“那一切就拜托了兄长了,我已吩咐了秦忠,兄长但有所需,只须吩咐他即可。”

秦忠是孟府的大管家,也是孟良宠妾的父亲,在孟府说话很算数,得他相助,组建商社自会事半功倍。

李煦和孟良派来的帐房周大用、掌柜钱眠商议后专门宴请了秦忠,席间对秦忠大肆颂扬了一番,酒足饭饱后又酌情意思了一下,秦忠觉得新来的这个李掌柜很懂事,会来事,应该也能成事,对协助他组建商社热情就更高涨了。

虽然只是一府管家,秦忠在沃野的地位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类似宰相的地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