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李代桃僵 > 176.天德军

176.天德军(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车头果然插着一面小旗帜,上面除了绣有“青山纺织工场”的字样,另外还有一个“山”字形的图标,文字和这山字图形都是用彩线绣成,在草绿色的旗面映衬下十分显眼。

刘克明走了过去,朝推车的年轻拱手问讯,说道:“我是长安来的客商,想来此进点毛毯,小哥可是青山纺织工场的?”

年轻人见人问话,忙停下车,回礼道:“先生问的不错,小子正是青山纺织工场的送料手,这是我弟弟赶来帮忙的。”

那半大小子朝刘克明点点头,算是问好。刘克明道:“这车上的货物我能看看吗,要是好我想带点回长安去看看是否好出手。”

年轻人笑道:“先生不知,这车都是白底料,是拿去给各坊师傅加工的,不能贩卖。先生要想看货,可去工场门市,那儿各色货品都有,相中那样就可带走,要是没货可以交付定金,由工场赶制,若客人有何特殊要求,工场视难易程度与你讲价,价格合适,订立合同,可以专门为您赶制。”

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相貌普通的中年汉子扶着腰在街上拐呀拐的走,身后跟着两个腰杆笔直,目光炯炯的青衣年轻人,腰间还带着刀。

大唐的尚武之风建国时就很浓厚,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战乱更加频仍,百姓出行佩带武器并不稀罕,内地人好风雅,多佩剑和短刀,边地出门则常带弯刀,另外有钱的人雇请几个保镖跟着,既保护安全又壮场面也是常有的事,刘克明看着像个富商,如此就更难以引起什么人的注意了。

他一路走走停停歇歇,看看这,问问那,还在路边吃了碗牛肉面,随后他就打问起“青山纺织工场”的事来,先是小心翼翼的问,城中百姓有一答十,丝毫没有避讳,反而一个个都跟话篓子一样说起工场里的新鲜事来就没个完。

什么工场在招工,男工、女工都招,男工在男工棚里干活,女工在女工棚里干活,工棚虽然都在工场内,却是中间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各自又都有独立出入的门,互不干扰。

什么纺织工场里的男工女工虽然都在织造毛毯、毛巾,却是每个人都只干一样活,打白的就专门负责打白,挑丝的专门挑丝,染色的专门染色,甚至送料、运料都有专门的人操作,各干一行,方便学习。大姑娘、小伙子、老婆子、甚至瘸子、哑巴,只要人不糊涂,都能上手去做,不比私坊里的小学徒,学个三五年还都出不了师。

刘克明点点头,不过还是掀开了蒙在车上的毡布,的确是一车白底料,毯子上只绣了边和简单的图形,细节还待完善。

听那年轻人说沃野城的毛毯比之别处出产的毯子要考究的多,工序平均要多出三十几道,因此产量一直不高。

青山纺织工场集中人力物力完成其中的二十七道基础工序,制成白底料,再将白底料分配给城中各私家毛毯作坊,由各家作坊分别完成后期工序。因为前期最耗时耗力的二十七道工序由工场完成,各家作坊师傅只须在白底料上加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而极大地提高了毛毯、毛巾的产量。

刘克明暗暗点头,向这年轻人问明了工场门市在何处后,就让到了路旁,目送独轮车吱吱呀呀远去。他心里想这趟沃野之行怕是白跑了,所谓的“青山纺织工场”不过是个精明的商人开的一个生产毛毯、毛巾的大作坊,搞的再巧妙也只是桩生意,有什么好看的?

想到这,刘克明望了望天色,天黑之前是来不及赶回丰州了,索性在城里歇一晚明日再走。刘克明打发一个随从去寻客栈定房间,他自己则带着另一个随从朝青山纺织工场的门市走去。既然来了总要去看看,再顺便买张毛毯回去赠予梅璐然,好好臊臊他。刘克明得意地想着,背负起双手悠哉悠哉地朝城西走去。(未完待续)

又说纺织工场里中午管一顿饭,晚上活紧也管一顿饭,按月支领钱米,一天只上五个时辰工,中间每隔一个时辰就休息一刻钟。

刘克明是在一个茶棚问小伙计的,听这小伙子满心向往之情,便笑问他:“既然这个什么工场这么好,你为何不去做工呢,你在这当小二一个月能拿几个钱?”

小伙嘿嘿一笑,瞄了眼正在熬茶的茶博士,小声说:“我爹不让我去,说工场是什么玩意儿?都是瞎折腾,说不得哪天就关门大吉了。你不知道他这个人有多犟,我琢磨着等上个半年,要是青山纺织工场没有关门大吉,我就过去,在那比这挣的多,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刘克明大笑,这时候街上传来一阵吱吱呀呀的声响,却是一个年轻人推着辆独轮车过来了,另一个半大小子在前面背着绳子拉车。

茶棚小二说:“先生您瞧,这就是青山纺织工场的送料车,车头还插着旗帜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