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安内攘外(第2 / 3页)
李煦笑道:“将军过誉了,是盗贼太过大意,所谓马失前蹄就是指的这个,不足挂齿。”
李煦谦让了一下,韩随也没放在心上。
得知摄军使的李司马来,在草场上训练的巡城营马队士卒停止训练,列队听候检阅,李煦也不谦让,飞身上马,在韩随的碰同下检阅了这支百人的队伍。军士们个个精神抖擞,骑兵的战马都是良种的河西马,养的膘肥体壮。但士卒们身上的服装衣甲却破旧不堪,所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多数都是他们自己出钱置办的,与禁军多装备横刀不同,士卒们用的刀都是一种带着护手的弯刀。
韩随道:“先是发呆,然后腿软,或瘫倒在地任人宰割,或拧身逃跑。”
李煦又问:“若是经历过战阵的老兵呢。”
韩随道:“两股战战,肝胆欲裂,不过他们不会跑,因为他们知道跑也无济于事。拼一下或许还有机会。”
李煦又问:“若是在军营中待过一年,却没有经历过战阵的老兵,又会怎样呢?”
韩随有些发闷,李煦如此接二连三地追问这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想了一下,回答道:“难说,或像新兵一样拧身就跑,或像老兵一样,害怕虽害怕却能稳住阵脚,与敌搏杀。”
韩随对李煦把球又踢回来的做法并无不满的意思,他答道:“若得军士安心为国,饷银至少能养家糊口,父母妻子温饱有余,衣食无忧方能安心国事,不过朝廷有朝廷的难处,处处倚仗朝廷救济,毕竟也不现实,若得能利用地理之便,或垦荒,或经商,混一个衣食无忧也就是了。”
李煦问:“军人们都垦荒种田或经商发财了,还有心思安心为国吗,谁敢保证他们不为了自己的小家而忘了国这个大家呢。”
韩随道:“只须严明军纪,公正赏罚,司马的担忧就不足为虑。”
李煦摇摇头笑着说:“光有军纪和赏罚还不够,还得有忠君报国之心,军人不知有国有军,又哪能指望他们能不忘国家而顾小家呢?忠君报国,忠义廉耻,跟练习弓马骑射一样,断不可少呀。”
韩随点点头,陷入沉思之中。
李煦道:“将军果然在身经百战的老将看人看事都是入木三分。我在沃野城督练土兵,平日看着一个个耀武扬威,牛气冲天,结果呢,一遇到山奚人的骑兵迎面冲来,全吓傻了,有人还尿了裤子。好在他们都还算有良心,知道我平素待他们不薄,竟无一个人扭头逃跑,硬是用弓弩长槊杀退来敌,使沃野城转危为安。”
山奚贼前些日子寇沃野城,被李煦杀退,这件事韩随是知道的,不过没有放在心上,一个从未带过兵的文官,带着一帮刚组建的团结兵就能逐走的盗贼应该也没什么名堂,而所谓退敌想来也不过就是坚守城池不失,盗贼见占不到便宜,自己退了去。
韩随从未想过沃野城的团结兵还跟盗贼正面交锋过,于是他敛容问道:“但不知司马当日以多少步军破的贼寇。”
李煦道:“我列队城下,刀盾手十人,长枪手十人,步槊手十人,弓弩手十人,另有十二骑为侧翼。又有奇兵五十人埋伏于城门洞。贼寇有三十余骑,欺负我都是土兵,竟然迎面冲阵,冲阵不成溃败,被我部骑兵斩杀二十八级,生擒两人。将军以为我这战绩如何?”
韩随疑心李煦在吹牛,笑道:“军中百战之将也莫过如此。”
庄西北有一片草场,草坪被马蹄踏碎,尘土飞扬,约百余骑兵正在操练。李煦兴致勃勃地走过去,马蹄声震动大地,轰隆隆十分震撼。
李煦忽问韩随:“歩骑对抗,骑兵迎面冲来,步军有何应对之策?”
韩随见李煦考问自己,不慌不忙地回答起来,他久在军旅,天德军又临近草原,歩骑对抗的战事没少经历过,加之他又是一个擅于归纳总结的人,此刻说起来自是头头是道。
李煦听的连连点头,韩随说完,面似恭敬,实则倨傲地说:“末将行伍出身,读书不多,说的不好,请司马多多指正。”
李煦道:“将军这是笑话我吗,你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都说的不好,我还敢说什么呢。我也说不好,只有一件事,我想请问将军,一个军新兵,面对对面隆隆而来的马队,或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