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第2 / 6页)
听众5:他们台词的衔接好默契啊……那么句句艰难的片段居然让我产生了一种“流畅”的感想……本来看两个人的台词都应该是断断续续型的,但是衔接点抓得太好了,一句一句接下去没有磕绊,听上去很自然!!
听众6:这个没有双方的高度配合是办不到的吧……啊啊啊,一想到这是他们重归于好后第一次合作,而且还那么棒,就好感动好感动!┭┮﹏┭┮
……
……
正如两场同样两个小时的电影,动作片往往比文艺片要容易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因为节奏感快,冲突明显。而文艺片制作上看起来比较简单,可如果要达到相同的目的,对演员的基本功以及台词表现技巧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CV们往往很怕碰到这样的戏。因为一旦发挥得不好,就很容易产生“平”的感觉,感染力大打折扣,自己本来还过得去的演技都免不了被嫌弃,被挑三拣四。
CV们更怕碰到这样的对手戏。因为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发挥失误,稍有不对劲的地方就会被双倍放大。
“萧山老叟”和“秦拓”的戏正是这么一场“静态对峙”。
而在短短的三四句对话期间,公屏上几乎没有任何动静,直到第一个人懵懵懂懂地冒出一句:“……我,我莫名地心揪起来了。”
“萧山老叟”疼爱“秦拓”,极少在这位徒儿面前以掌门人的姿态说话,却突然现出如此严厉的一面,正如沉沉死水被一枚石子击中,尽管水花比不上大涛大浪磅礴,却有叫人为之一震的效果。
差距。
差距在这里——齐誩立即感觉到自己在实力上与这两个人相差多少,这比以前在初赛时单独对比“老二”还要明显。
刚刚他“方遗声”的两场都表现不错;但,仍是欠火候。
如果说“方遗声”和“阎不留”的那场戏是“动态对峙”,语言冲突激烈,戏剧性强,容易带动听众情绪的话……那么现在这场戏,则是非常典型的“静态对峙”。
此话一出,下边的人才纷纷开始附和。
听众1:……我,我也心揪。
听众2:……我也有点心揪……
听众3:_(:з」∠)_ 到底是因为担心两个选手不合拍,还是被他们的表演吸引,我已经闹不清了……
听众4:_(:з」∠)_ 我觉得是气息的控制问题……听得很压抑,总之就是特别心塞(捂心口)。
没有针锋相对的台词。
没有震撼人心的嘶喊。
——暗、潮、汹、涌。
在这种情况下,只凭选手对声音的控制来制造可以牢牢抓住听众耳朵的张力……简直难上加难。
有人说嘶吼戏能体现CV功底,其实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