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春秋两不义(第1 / 1页)
;</dd>
丹水河边,茅棚鸡舍瞎眼老头,好一副凄凄惨惨的模样。老头不知名字只知道姓赵,以前是赵国人现在被迫成了大秦人,降卒一个。那场chun秋战国七百年来最可笑的战役中活下来的降卒。战神白起率领六十万秦军进攻四十万赵军把守的西垒壁,照理说秦军只占人和,天时地利尽在赵国手上,怎么想都不会输得这么快,怎么算都不会败得这么惨,全怪在赵括身上吗?不能,但是没办法,谁叫他是主帅呢,这口黑锅不由他被难不成还赵王背?
现在不管在如何的去非议那场战争也是于事无补了,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人都死光了,赵国也没了,再去想也只是给自个添堵。
那一战,赵**放着险峻关隘不守跑出去跟人家拼肉搏,结果落入圈套被围成粽子,然后粮草被断主将被杀,军心一散不战自溃。
战争是一个把人变成禽兽的地方,不管是谁,当杀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后你就不会再有什么狗屁的慈悲心,因为杀他是应该的,你不杀他他就杀你,别人死总好过自己死,再说了秦**制是一拿人头换军功的制度,人头就是粮食土地。所以当赵国那剩下的二十多万士兵投降后,将军下令将所有的降卒尽数坑杀时,没有人有意见,没有人会怜悯,这就是一场战争,如果那场战争输的不是赵国而是他们,那躺在坑里的就是他们。
赵姓老头就是那二十多万降卒的其中一人。那一年,当赵括宣布追击的时候,当秦军截断赵军后路的时候,当秦军包围赵军的时候,当赵军被围四十余ri开始哗变的时候,当赵括率队冲锋身亡的时候,当赵军投降的时候,赵姓老头都在其中。只不过当秦军坑杀赵军的时候他侥幸逃了过去,因为他是那二百四十余年幼中的其中一个,那一年他还没瞎,那一年他将对杀戮的恐慌带回了赵国。那年他十四?还是十五?四十多年过去了早忘了,现在除了头还在外面其余的都是入了黄土,还记那糟心的事干啥啊,。
()落凤山山下,油灯初起。
公孙夫人表情严肃的盯着公孙白柔,这一次她似乎没有发火但给人的压力却是比发火更甚,公孙夫人一字一顿说道:“你是认真的吗?平时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娘虽然不愿但也不曾阻拦,顶多只是在你旁边唠叨烦你几句,这一次娘也不会阻拦你,但是娘必须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了解这个帝国吗?你知道现在的处境吗?还有你究竟准备好了吗?”
公孙白柔要独自一人去游历天下,就像那些先贤名家一样,一把剑走天涯。这个想法不是心血来chao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原因无他,只因案桌上那把剑,她不知道那是把曾经名动天下杀人无数的凶剑,也不知道那是把排在《剑谱》第六的止戈,以杀止杀。公孙家没有男儿那就由她来做那个男儿,这是那把剑的宿命也是她的使命。女子力当百万师。
公孙白柔同样认真的看着娘亲说道:“准备好了。”随后转身拿起那把煞气森然的黑se长剑:“这就是我的原因。”
无声胜有声。
赵王的儿子,亡国的降兵,瞎眼的老头都是同一个人,可怜的人。
不再是赵王儿子的瞎眼老头换上了一套干净的新衣裳,认真的整理了一番多年没有理过的头发,老头捋了一小撮头发放在鼻前一闻,干巴巴的头发就像那年久失修的房屋一样,相互交卷在一起,又杂又乱,又干又难闻,老头很慢很慢的打理着。
终于打理完一头乱发,老头点亮了油灯,认真的盯着。一个瞎子在大白天里点起油灯,怎么想都是一副可笑的情景。
忽然之间,一声雷鸣从天边传来,随后屋外狂风大作。
&nbs秋两不义,投降的不义,杀降的不义。投降的指着杀降的怒骂没有人xing草菅人命有为道义,杀降的反讽投降的贪生怕死活该被杀何来道义。说到底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一丘之貉的屠狗辈。”<秋尚有两不义,现在呢?谁还在乎,你杀我应该,我杀你也是应该,又何来不义?
公孙夫人不再多言,颓然转身,留下公孙白柔一人与剑作伴。
夜晚,公孙白柔做了一个梦,一个她站在高墙上指挥士兵悍死守城的梦,城下是兵强马壮的大秦铁骑,千军万马山呼海啸仿佛要将这天冲开,要将这地震裂。公孙白柔灰头土脸的在城墙上来回奔跑,她从士兵们眼中看到了无数麻木的绝望,城里开始出现不安,有人开始抢劫,有人准备逃出城外,还有一些敌军激an细在城中潜伏暗杀将领,士兵饿着肚子来求她发放粮食,副将跪着求她弃城投降。公孙白柔束手无策,最终公孙白柔打开城门放秦军入城,随后带着城内十万军民共焚城,一时间城内四处起火,大火冲天将整片天空都给烧得火红绚丽,城头上,公孙白柔白衣胜雪擂鼓阵阵。
第二ri天刚亮,公孙白柔醒来看见卧榻边上的包袱,漂亮的月牙眼眶不由得泛出几滴清泪。
公孙白柔没有和娘亲告别,只在门前深鞠三躬,遂转身离去。<秋乱战,大国吃小国,大国打大国就为了一个称霸诸侯的虚名,当然在很多人眼中那不是虚名。<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一句话就是chun秋三百年的缩影。
三百年征伐,血染万里黄沙,世人皆知晋楚称霸,城濮乱战晋文公退避三舍以还昔ri收留之情,好一个既胜兵戈又得人心的锦囊妙计。秦穆公并兼十二国,开疆千里,一将功成的背后又有多少兵卒百姓死在战场上。将军难死小兵易亡这是战场上前几千年乃至后几万年都不会改变的定律。<秋大义不外乎忠孝仁义。很可惜这样的理论这样的观点没有诸侯认同。<秋大义就四个字: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