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3章 不教不善(第3 / 4页)
宋阳的突刺又快又狠。宣侠父的引枪(把枪后拉一下再刺)动作还没结束,宋阳的木枪已刺中胸口。
训练用的木枪没有刺刀。宋阳也没有接受过拼刺训练。没有。也得按实战操作训练。没练过那就死命地练,课时不够那就逼着他们加,教官技术不行那就自己琢磨着练。后世解*放*军的拼刺技术天下闻名,那都是一枪一枪练出来的,是付出无数条生命的代价总结出来的,那些代价就包括这些黄埔军人。
“上刺刀!”。
“上刺刀!”。
“上刺刀!”。
……
“立正!”……
“你叫沙定远!记住!是定远!定远舰的定远!不要辱没了你名字!不要辱没了你的祖先!”,宋阳在宣侠父胸甲上画了一个方框中间又画了一个圆,“告诉我!他是谁!他是谁!”。
“畜牲!他是畜牲!”,沙述(字定远)爬起来抓起木枪疯了一样扑过去,“老子杀了你!”。
“啊!不要咬!不要咬!”……
三班出了个全科状元,是个牧师,还是个疯子,整个三班都是疯子。
拼刺训练训练的不仅仅是力量和技术,更能锻炼学员的作战意志,宋阳更知道拼刺训练在将来的对日作战中有多么重要。三班这些同学将来不出意外都将是抗日前线的指挥员,影响他们就可能影响一批部队,就可能挽救成百上千条中国*军人的性命。哪怕只能影响一个人,哪怕只能挽救一条生命,付出再多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子弹打完了怎么办?敌人冲上来了怎么办?”,这是宋阳给自己的疯狂训练找的借口,“那就拼刺刀!”。
最先受影响的是宣侠父,考试考不过你,军姿比不过你。嗓门也大不过你,可我是黄埔一期!拼刺要是拼不过你。那我真是活该被退学。
“杀!”。突刺是拚刺的主要手段也是训练的重点。所有的学员都已初步掌握了突刺要领,两臂向目标用力推枪(左手主要掌握方向),同时以右脚掌的蹬力腰部的推力使身体向前,随即左小腿带动大腿向前踢出一大步,在左脚着地的同时刺中敌人,右脚自然地向前滑动。
三排是疯子,三连是疯子,二营全他么的疯子。
三排是不疯不行,不疯,宋子靖那个三班是真的往死里打。三连也不想疯,可三排那一群疯子扑上来,不疯就等着挨揍吧。
不是挨揍,是挨捅。没有人理解宋阳为什么这么喜欢拼刺,不是喜欢,是着了魔,每天脑子里转悠的就是想着怎么捅人。宋阳心里其实也很不理解,苏联教官不重视拼刺技术,是因为他们的刺枪术除了靠一身蛮力实在泛善可陈,日俄战争中在这方面吃过大亏也不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后来的德国教官不重视,是因为德国陆军在传统上更重视步兵的射击速度和战场上持续性的火力,只有在巷战或堑壕突击战等个别情况下才进行白刃战,这一点并不符合当时中**队以日本为假想敌作战的实际情况。可问题是,别人可以不重视,中国教官有什么资格不重视?我们是真的没资格不重视,除了身高,在力量、体能、技术、火力、战术甚至作战意志等等各方面全面落后于人,由于拼刺训练不足,每一场白刃战官兵们都是凭借一腔热血与敌死拼,哪一战不是拿人命堆出来的,那一场胜利不是杀敌八百自伤三千的惨胜。黄埔军校的教官中很多都有日本军校背景,蒋校长就是毕业于东京振武学校,后来又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可日本陆军作战的精华他们却没有学来,甚至根本就没引起重视。
军人不是隔着几百米抠抠扳机就行了,军人必须要勇于直面凶狠的敌人要勇于刺刀见红,尤其是在这个时代,这一点往往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上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