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唐 > 第六百二十三章:民心未必齐

第六百二十三章:民心未必齐(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说穿了,房琯的建议就是先搁置封常清有罪的争议,等到打完了仗再说,到时候是赏是罚,对朝廷的大局就无关紧要了!

秦晋觉得这么做有失偏颇,让人为朝廷效死力,还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风险,这么做岂非让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寒心?由此,他在内心中对房琯的评价登时降了一格。房琯其人虽然不像李林甫和杨国忠那样奸猾自私,可终究脱不开自身的器局,凡事不敢担责任,又怎么能配得上宰相之首呢?

因而,秦晋不再犹豫,马上说道:

“房相公此言差矣,陛下既要用此人,就要明确赏罚,否则岂非陷陛下于不义之地?”

这等于间接的扇了房琯一巴掌,只见房琯面色涨红,竟憋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其实他的建议本来也无可厚非,既规避了不必要的麻烦,又能办成事,在李隆基时代,这可是顾全大局的金玉良言。但是,在秦晋那里就成了馊主意,他想反驳,可其中的理由又岂能宣之于口呢?这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

“如果朝廷能派人与之联络,派以援兵,接济粮草,封大夫所部将成为范阳最大的威胁。安禄山和史思明必然时时刻刻都觉如芒刺在背!”

崔涣立刻对李亨道:

“陛下,臣赞同秦大夫的建议!”

这句话说的很是干脆,倒让秦晋有些意外了,他满以为对方还要再刁难几句,不想竟干脆利落的表示了赞同之意。

说实话,李亨也很是赞同秦晋的建议,但是,封常清于太上皇在位时,可是待罪潜逃之身,如果要重新使用,就得有个合适的说法。否则,李亨在处理和李隆基之间有关系的问题时,每每都谨小慎微,生怕为旁人落下了话柄。

说到底,房琯的那些理由都不够光明正大,难以拿上台面掰开来说,否则就无疑为自己做了小人的定性。这对他来说是绝难承受的。

房琯的建议,为李亨规避了麻烦,为他本人免去了风险,可麻烦和风险总要有人承担的,不二的选择自然就成了出力又流血的封常清。背着一个未定的身份和前途去为唐朝流血拼杀,秦晋大有感同身受之意,觉得这么做也未免过于凉薄了。

秦晋终究还是给房琯留了脸面,否则直言指斥,只怕立时就得羞得他辞官归隐。

就在对方张口结舌的当口,秦晋再次建议:

“臣以为,若要用封大夫,就要赦免其罪,授以封赏,如此还有谁不敢浴血用命?”

果然,担心这个问题的,不止李亨一个。

一直默不作声的房琯道:

“陛下,封常清在天宝十四载就戴罪潜逃了,当此之时就算再用,也要给前罪做个了断。”

李亨不置可否,房琯继续道:

“臣建议,可令封常清戴罪立功,将来示功劳大小,再议其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