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自古无情(第2 / 5页)
而林家父女在这场战争中功不可没。
如此一来不亚于将天周国变为众矢之的,用那个谋士的话来说“天周如火中之烤栗也”!
更无奈的是,这个玉玺一旦在公共场合证明是真的,那唐傲天就不能在事后反悔说这东西是假的,那相当于向天下宣告自己其实也是伪帝,这对唐傲天的帝王威严和国家政治立场上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损害,这是万万不可的。
果然不久之后,后周便以天周不正当获得玉玺为借口,让国内一文魁巨匠持笔,写了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讨天周文》,该文里对唐傲天的各种行为和传言进行了吹毛求疵的指责,然后用春秋笔墨以诡定论,认为唐傲天这枚玉玺“得来极伪”,否定了其获得玉玺的正当性,而后周便以这个为理由,要讨伐唐傲天这个“伪之又伪之伪帝”。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小国居然不再隔江观火,而是纷纷站出来与后周一起指责唐傲天,并表示要与天周“死战到底”。
虽然唐傲天是正统皇室后裔,又手持真正玉玺,应为天下之主无疑,可是在现实利益面前,哪个国家甘心俯首就擒?在他们眼里,天周已经成为必死之定,无论其在道义上多么正义。
其他小国就在两个大国之间对抗所产生的微妙平衡中夹缝生存,它们左右逢源,力图保持这种对他们有利的现状。
虽然那些小国很力量不强,可是胜在数量,他们只要帮助哪一方都可以让这一方不被另一方消灭掉,如此他们才有利可图。
明白形势后,林妍终于下定决心,和父亲一起效忠后周。
后周国得到玉玺之后,便进行了严密的计划,然后发动了对天周的阴谋。
于是,在两个月后天周国君主唐傲天的大寿之日,后周国通过买通的一个小国使节,在寿宴的一个公开场合,不但将玉玺呈给了唐傲天,而且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证明了玉玺的真实性。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中国古代,某个皇帝在成为天下之主前争霸的大调方针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足可窥见政治上冒头是多不明智和危险的事情。
一开始很多国家都是隔江观火,希望两个大国两败俱伤,可是还是有几个被利益完全蒙了心眼的小国加入了后周的讨伐队,妄图分得一羹。
而林妍在此时也常常帮林文虎出谋划策,那个送玉玺之计也是她提出的,林文虎很快发现自己的女儿不但心思缜密,而且在兵法和计谋上有着不俗的能力,于是让其加入自己的谋士团中。
林妍果然不负众望,疆场在关键时刻为林文虎献出宝贵有效的计策,让林文虎在与天周国的战斗中屡屡获胜。用林文虎对唐晓涛评价林妍的话来说,吾女“算无遗策”。
在后周国君臣齐心合力下,天周国终于在决定性的战场上输给了后周,此役后周大破天周主力二十余万人,使得天周无力回天。许多小国此时才惊觉天下平衡已经完全打破,却也无可奈何了。
唐傲天一开始得到此宝物,出于对血统的骄傲,他当时没多想,不但龙颜大悦,重赏了那个使节,并对这个传世之宝,帝王之证爱不释手。
好在随即有谋士提醒了唐傲天,他才发觉不对。
一旦玉玺出现,那就意味着唐傲天是正统大周的统治者,而后周的唐晓涛不过是个伪皇而已。如此一来,相当于宣布双方只能不死不休,要求所有小国必须选边站才行。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出在众小国上,那些小国过惯了自立为王,独立逍遥的日子,现在突然有一个大国证实了自己是大周正统,这不亚于让他们俯首听命,他们哪里愿意?
有些东西只是嘴巴上要说得好听,可是具体行动要看现实利益的,例如尊王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