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进攻准备(第1 / 3页)
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奥匈帝国国内的各民族本来就存在着地位和贫富的差距。
长时间的战争让帝国疲惫不堪,去年年底弗朗茨一世的去世,更是让帝国举步维艰。
也正是因为民众对于尼韦尔这样的期望,时间进入1917年之后,尼韦尔决定策划一场新的战役,并且将其命名为春季攻势。
春季攻势的主要核心,其实就是尼韦尔在凡尔登地区制胜经验的翻版和放大。
尼韦尔选中了埃纳河畔一条由东向西突出而成的德军突出部,这块突出部的北方是英国军队,南方是法国军队。
尼韦尔计划由英国人率先发起猛攻,如同当时的凡尔登战役一样,将德国人引蛇出洞,然后法国进攻德国的侧翼,将德国饶堑壕体系撕开一道缺口,从而获得足以决定战争的胜利。
当然,为了扩大战果,甚至促进和平的到来,尼韦尔也要求南方战线的意大利和巴尔干联军加急进攻奥匈帝国。
在战争与外交之中,1916年也很快过去。
回望整个1916年,欧洲的局势是混乱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先后发动,1916年染上了血液的鲜红。
单是这两场战役就让英法联军和德国军队伤亡共计超过500万人,死亡共计超过200万人,是两场不折不扣的超级大战。
对于绝大多数参战国家来,这场战争更多的是损失。人力的损失,经济的损失,物资的损失,国土的损失等等,让这场战争在大部分欧洲平民眼中蒙上了负面色彩。
如果此时有足够先进的民调机构对于所有欧洲参战国的平民进行民调,欧洲民众对于这场战争的支持度绝对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目前除了俄国之外,最虚弱的列强国家应该就是奥匈帝国了。战争截止到现在,奥匈帝国的伤亡已经破了300万,单纯的死亡人数也高达120万以上。
目前,奥匈帝国剩余可作战兵力不足120万人,还要被分散到西南部边境和南部边境,在意大利和巴尔干联军的进攻下,边境已经岌岌可危。
如果不是德国人派出了一个集团军帮助奥匈帝国防守边境,恐怕奥匈帝国此时已经在商量临时首都设立在哪了。
这并不代表目前奥匈帝国的状况就好过了。前线军队的后勤,大量伤亡士兵的救治,物资的紧缺,罢工浪潮的兴起,无一不让奥匈帝国感到头疼。
邻居的革命更是奥匈帝国冷汗直流,因为奥匈帝国的内乱可能性甚至比俄国还高。
在法国前任总司令霞飞被罢免之后,新任的法国总司令是尼韦尔将军。
和保守固执的霞飞不同,尼韦尔内心藏着一股可怕的冲动和激情。
法国精心策划的索姆河战役没有取得想象中的优秀成果,也让新任总司令尼韦尔有了不同的计划。
整个1916年,法国和德国都在进行着可怕的消耗战,这也让尼韦尔十分忌讳这样的战役。
尼韦尔上任法国总司令之后,法国民众普遍希望他能带来光荣的胜利,来结束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