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赵风云录 > 邯郸行记

邯郸行记(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如退出了上流社会大家闺秀,小城铅华洗却仍气韵雍容,沉静幽娴()。

两千年来,“曲粱”、“平干”、“永年”、“广府”#183;#183;#183;#183;#183;#183;无论她称谓生怎样改变,小城,始终以“北国小江南”美誉脍炙人口——广植蒲苇稻荷永年洼水光潋滟,若一方皱缬着翠绸,将城整个儿揽入她怀抱里。

波心荡,古城仿佛漾动粼粼永年洼中,湿润润、水淋淋,柔柔润润地有了几分江南水乡灵秀、旖旎,若一幅勾勒细致入微水墨丹青()。

驻足城关,我真能将自己拟诸为这山水卷轴中人,思绪片片飘飞,心也活泼泼地随一汪碧水荡漾了开去。

蹀躞城中,和煦阳光下满目好情致。

商贩们或嗑着瓜子絮絮而谈,或捧着书卷埋其中,没有嘈杂叫卖招徕声,些许喧哗里孕着拂面而来温馨,纯朴而自然,完全不带一丝市侩商业色彩,流露出是一种冲淡平和惬意慵懒。

(有书友提到战国七雄中对赵国认可,每次到邯郸,心都莫名跳动#183;#183;#183;#183;#183;#183;此兹录旧作,以飨诸君()。

邯郸,一座古风城。

徜徉城中,灿若繁星遗址古迹不时将我目光锁定千百年前历史定格上。

空气中似乎氤氲着浓郁历史氛围,虽然身畔已是高楼林立,车流滚滚,但赵王城、铜雀台、响堂山石窟、娲皇宫、永年古城、一二九师司令部#183;#183;#183;#183;#183;#183;雪泥鸿爪,依然执著地记载下了逝水流年中一个个生命断片。

狗儿奔逐嬉戏,小巷深处间或飞出一两声清亮悠长公鸡啼鸣,老人们坐石阶或小凳上闲闲地享受着初冬暖阳,往来行人竟是闲庭信步自。

于是,一幅幅原生态市井生活画面眼前渐次展开,汇成小城“清明上河”长卷。

漫步其间,感到时间从身边慢慢地流走,脚步也不由得随着当地舒缓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一份久违感动,瞬间充溢了我整个胸臆。

然而,透过如今这难以想像宁静、安祥,依然不难想见古城过往煊赫和厚重文化底蕴。

毛遂埋骨于斯处,隋末窦建德大夏国建都此地,杨露禅从小城走出威震京华,武禹襄赋予太极“武”真谛,一曲曲不绝如缕复调乐章绝非繁华、喧嚣而又短暂黄粱幻梦,以至于千百年时光迁逝后,古城仍随处可以追寻到昔时繁富斑驳印迹——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拐弯古老格局犹历历可辨,鳞次栉比民居倜傥素朴:清水砖墙、灰瓦坡顶、脊兽飞檐、照壁、铁门、铜兽门环、门楣上镌一方方题额:“紫阁生辉”、“宁静致远”、“清雅贤居”#183;#183;#183;#183;#183;#183;都无声地诉说着永年辉煌过往,也默默地记载下了人世荣辱沧桑。

我驻足停留每一个瞬间,历史都放射着璀璨光华,令我视觉和灵魂同时承受到两千年古城震撼、冲击——安祥如水永年城“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

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塌露光中。

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

可以想像得到,冀南豫北漫天风尘里,一座巍然伫立于盈盈水泊中古城突然撞入眼帘,该是何等地撩人心醉神驰。

这便是永年城,北国罕见水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