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首相致仕(第2 / 4页)
换句话说,苏默将主流吹捧的盛世之象一把撕破,鲜花满锦下烈火烹油的景象鞭辟入里地说了出来,可谓是一丝一毫的情面都没留下。
就是华言殊看了,也不由久久震惊的时候,感觉到了深深的羞愧。
故而,苏默如此一文出来,实在是太过犀利,太过亮眼了。这个时候再将其推上解元的位置,显然是对苏默不利的。
反观那些秉持公正之心的考官,心里未必是龌龊地向陷害苏默。但将这事直接捅到中枢的人,绝对是心有不轨。
想到这里,华言殊也沉默了一些。
华言殊看了奏章。
主考官陶然、副考官纪皓然认为苏默文辞激进,有嫌偏颇,故可点举子却不可解元待之。但其他三名考官却强硬地认为,苏默既然文章jing妙,堪为上品。那就不该以其他生硬的理由剥夺苏默点解元的资格!
接着,华言殊又看了一下苏默那些“违规”的语句。
很简单,苏默对儒家经典的认识十分jing妙,而且文章也写得十分优美,堪为上品。但论及策论,却是对国朝现象大家抨击,尤其写得辛辣嘲讽,犀利如剑。
故而,主持湖南乡试的主副考官都主张将苏默点入解元,但其他所有考官都坚持认为,一是一二是二,论及评分,苏默就该点为解元。
过了不久,华言殊沉吟一声,道:“苏默为解元!”
场中神sè各异,崔玉吉领命退下。
接着就是山海关总兵吴仁静的奏报,道是建奴退兵后,已经收回宁远城。但宁远城城中继续已空,百姓凋敝,急需支援……
朝会就在这样肃穆、有序的气氛之中一一走过。
最后官司一路打到礼部,又转而进了中枢议论。
华言殊倒是很快就明白了下面分歧的因果。陶然和纪皓然都是与苏默相厚的,不让苏默点解元肯定不是害苏默。
事实上,当两人阅了苏默的书卷后都是纷纷大惊失sè。无他,苏默的策论太尖锐了,谁也没有想到在考场里如此低调的苏默竟是发出了这么一篇惊骇世人的文章。
严格说,苏默的策论是偏题的了。
苏默所言的奢安之乱深究,将四川贵州两省吏治败坏,行政乏力,政策缺失,汉夷不谐的原因都给道了出来。